改道,这两条小路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对于这两条路,其实真不能怪杨集等人疏忽和失误:首先是这两条路是野生的天然的存在,高句丽根本就没有认真的开发过;直到史上的高建武当上高句丽王、修千里长城防御唐朝之时,他才大力开发和拓展了这两条既能支援辽东、又能从辽东逃生的道路。而现在,还是没有开发的野生的羊肠小道。

    据斛律晋说,这两条路根本就不能说它们是路,只因它们两侧险峻陡峭、杂草丛生、危石林立,用来当路面的河道既曲折狭窄、满布石头,还有流水,大军很难从此挺进;不过高元如果带着一帮文武从此步行、逃窜,却是不成问题的。

    其次是隋军进展实在是太快了,大家的目光时时刻刻都盯着辽东城、盯着战场;时时刻刻都在考虑如何能在避免被敌军逐个击破的同时,还能以少击多的打赢对手,至今还来不及想太多事,梳理之后战斗和战场情况。

    杨集知道杨广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时,亲督诸军攻打辽东城,同时命宇文述为首的九路大军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渌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而宇文述出兵、逃回的路线就是平坦的“千山—碧流河”道。

    李世民发动安市城攻城战之前,高句丽有十五万名大军从南方北上援助,且被唐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但是杨集以为这支援军的行军路线也是安市城附近的“千山—碧流河”道。却不知这支援军所走之路是以后开拓的“千山—乌骨江”道。

    要不是高惠贞带着高元的家卷逃进黎山城,成了“闪闪发光的指路明灯”,杨集都不知道南方还有一个黎山城;至于黎山城后面那两条近道,那更是无从知晓。

    “大王所言极是!”行军司马裴矩很是捧场的说道:“好在我们发现得非常及时,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及时将这两个缺口补上、堵死,高元一样插翅难飞。”

    “喏!”郝瑗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

    “我军现在集结于此,兵力已经不弱敌军,接下来战事远比较之前轻松。”杨集向郝瑗说道:“打探敌情和地形之事,就交给你了。你务必将这摩天岭的情况打探清楚。至于这两条便道,也要摸清楚。如果我们后发先制,占了摩天岭的黎山城和连山关,便可派遣奇兵突入敌境,动摇敌方军心。”

    吩咐完毕,杨集又向斛律晋说道:“斛律将军,你麾下将士远比我们熟悉高句丽,你从军中多找一些熟知地形地貌的将士交给郝参军,以做我军向导。”

    斛律晋肃然应道:“末将遵命!”

    杨集点了点头:“事不宜迟,你们下去安排吧!”

    “喏!”郝瑗和斛律晋团团一礼,退了下去。

    目视两人离开的背影,杨集却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他知道唐朝和高句丽在摩天岭之上,的的确确是发生了战争,而且还是以唐朝获胜告终。但战争的经过,他脑海里只有《薛仁贵征东》写的玄幻故事;至于真正的作战经过,却是一点都不知道。

    甚至就连《薛仁贵征东》也只记得乱七八糟的,只知道薛礼有主角光环、有无字天书,而且奇遇不断,当这位一军主帅担任深入虎穴的孤胆英雄之际,摩天岭上的主将好像是号称唐军噩梦般的红幔幔、猩猩胆,然而这两位噩梦面对主角,忽然降智了,不但要和他结为异姓兄弟,还把兵符都给了他。

    这里薛仁贵简直就是主角逆袭的典范,但是话又说回来,真实的薛仁贵确实也是逆袭成功的典范。哪像他杨集啊?天生就是一个拿反派剧本的王。比较“遗憾”的是,他的封号是“卫王”,而不是反派专门户——“齐王”。

    当然杨集也知道“卫王”尊号是大隋亲王中最为高级的存在;因为秦王、齐王、蜀王、滕王、蔡王这种封号,仅仅只是公式化的以东周列国国名来封授。而“卫王”却不是按照卫国来封的,而是一种荣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