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前,杨坚所册封,然而高元后来又要求杨坚封王。此举在某种程度上说,已是挑衅,可杨坚考虑到突厥汗国势大,大隋东北需要稳定,不宜再多一个强敌,心中尽管非常不爽,但受制于势,仍旧封高元为高句丽王了。

    不久之后,高元果真率领高句丽为首的东北/联军入侵大隋,从而引发了那一场悲剧性的远征。自那以后,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凌敬此时称高元为辽东郡公,实则是把高元的地位、影响力降到天皇十八年那种狗奴才的地步,同时也是向高元表明杨集和大隋王朝的态度。

    高元自也明白此理,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憋屈,然而形势不如人,而且还因为赎买俘虏和伤兵一事,看到和谈的曙光,故而只能对凌敬的称呼忍住了。

    看了看凌敬,强笑道:“凌参军免礼,请坐!”

    “多谢辽东公,不过这就不必了。只因我们在杉松城的人手严重不足,而高句丽伤兵众多,卑职没有太多时间耗在这儿。”凌敬却不领情,他拱了拱手,问道:“此来,就是想问问辽东公,不知你们对于一人十石粮食和十斤铜的价钱有何异议?”

    高元皱眉道:“这太多了,我国土地贫瘠、国小民寡,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粮,能否减半?”

    高句丽盛产铜铁,缺少的是产粮的富庶之地,以及种田和开矿的人口。这些年来,他们用大量的铜锭从幽州买到很多粮食,所以一人十石粮食的价钱,此刻完全拿得出来。

    可是做生意,讲究的是能省则省;若是能够减半,累计省下来的钱粮那可是一笔大数目。

    “我家大王素来好说话,也知道辽东公有困难,在卑职南下之时,说过一切都好谈。”凌敬看了高元一眼,微笑道:“假如辽东公满足一个小小的要求,我家大王能够将伤兵如数送来,甚至一颗米、一两铜都不要。”

    “哦?”高元当然也知道这所谓的“小小的要求”比钱粮更苛刻,但是他还是好奇的问道:“但不知卫王有何要求?”

    凌敬认真的说道:“我家大王说大隋和高句丽一衣带水,高句丽对我大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好儿子、乖女儿。父子父女之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之所以闹到这个地步,说到底还是恶奴们为了一己之私,故而挑拨离间。”

    见到高元听得脸都黑了,凌敬好整以暇的继续说道:“作为父亲又怎能向子女索要钱粮呢?只要辽东公将欺主恶奴交给大隋处置,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至于钱粮什么的,自也无需再给。除此以外,大王也考虑到了辽东公所说的‘民寡’,所以很愿意解辽东公之困惑。”

    “这是大王的亲笔书信,辽东公一看便知。”说完,凌敬便将一封信交给一旁的高惠敦。

    高元心底一沉,如果不出意料的话,所谓的“欺主恶奴”指的便是渊氏兄弟为首北方派了。从内心上说,他是很想把北方集团连根拔起,可他们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闹内讧,更不能借助外力来办,否则,国将不国。

    至于什么“愿意解辽东公之困惑”,无非就将国土割让给“民多”的大隋王朝。

    他冷冷的瞪了凌敬一眼,从高惠敦手上接过信函观看,不过他之所料,杨集在信中没有一句客气的话,直接就向他开了两个条件:第一、大隋王朝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此战完全是高句丽挑起,高句丽必将把渊子游和渊子澄等一干战犯交给大隋处理。

    第二、鸭渌水以北的辽东平原和辽东半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的领土,高句丽必须将之归还大隋王朝,两国日后以鸭渌水为界。

    只要高元答应这两个条件,杨集便分文不取的归还俘虏伤兵、不再进行下一步战争。

    这两个条件不但十分苛刻,高元一个都不会接受。

    更让高元恼火的是杨集毫无诚意。要是他答应这两个条件,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