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扶余侯,不久前更是因为多次击败高句丽军,于是杨广又封他为右翊卫将军,这算是晋升得相当快的人物了。当然了,这固然与他个人的功绩有关,但更多的却是杨广以他为楷模,给其他异族竖立一个榜样。

    “大王过奖了,末将微末之功,实不足论。当年若无大王,早已身死族灭,又哪有今天之功?”突地稽闻言连忙拱手道:“然末将当初在漠州坐镇,而大王又因为新任务离开,至今还没来得及当面感激大王之恩,末将煞是惭愧!”

    当年杨集攻伐契丹之时,渊子游为了给高句丽扩展战略纵深,便打算进占现在的大安县境,将大隋拦在弱洛水南岸,然而粟末靺鞨成了这个战略的拦路虎,便让他的儿子渊太祚率领大军对粟末靺鞨展开了雷霆万钧一般的勐攻,然而粟末靺鞨韧劲十足,渊太祚又用兵不当,迟迟攻克不下北夫余城,这才有了后来之战。

    对于当时粟末靺鞨而言,差点就被高句丽灭族,所以在突地稽看来,若无杨集率军解救,他们早就灭种了。更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杨集几乎没有用什么兵,仅只一招烈火焚城,都把高句丽主力大军烧了个干净,而后更是举重若轻的拿下了辽东平原北部。

    在那场战役中,杨集所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文治武功,令他仰慕至极。

    杨集哈哈一笑,又向达奚景走去。

    在场的数十名大小将领、文官,没有一人是废物,几乎每个人经历过战场的磨砺,都在自己的职务上立下了军功,便是杨元弘这样的文官,他与在与高句丽军对峙期间,也立下了军功。

    杨集挨个叫出了他们的名字,并一一肯定了他们为大隋王朝所立之功;一番寒暄下来,每个人都是容光焕发,倍感荣耀。

    见状,便是行军司马裴矩也是大为叹服,在朝堂之上,人人都说他裴矩八面玲珑、老奸巨滑,谁能想到刚在幽州大开杀戒、无比刚硬的杨集到了军中之后,其所表现出来圆滑,竟然比他裴矩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不是亲眼所风、亲耳听见,谁信?

    与每个人打了个照面之后,杨集来到众人之前,朗声说道:“高句丽确实势大,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绝对比他们更强!为何?因为诸位将军都有有流传后世、青史留名的赫赫战功;比起龟缩一隅、东拼西凑出来的高句丽将军们,诸位更懂战争、更会打仗、更知道如何随机应变的打赢对方,我军百战之师有了诸位的率领势必如虎添翼……在接下来战役之中,能否继续谱写荣耀、能否再创辉煌、能否以微小的代价歼灭敌军,全看我们每个人的表现。所以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群策群力、一同对敌。”

    数十名将领轰然道:“末将愿听大王号令!”

    看着意气飞扬、豪气干云的杨集,韩洪心中叹服“果真是英雄出少年,看来圣人是多虑了!”

    杨广虽然知道杨集有足够的军功、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力,可是杨集毕竟年纪小,以前率领的将军,多数得他自己一手提拔出来的人,自然不存在将帅不和、将不遵帅命问题。而这一次,却有一个与他关系非常僵硬的宇文述,而宇文述要功绩有功绩、要资历有资历,如果他借机为难杨集,导致将帅失和,必然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发生,杨广特地给韩洪写了封书信,让韩洪居中配合、居中调和,劝说同为平陈大将的宇文述以大局为重。然而杨集初来乍到,便以和风细雨的手段得到众将认可和支持。他在感叹之余,亦是佩服之极,心说卫王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战功战绩,除了会打、能打之外,还有着常人莫及人格魅力,这也难怪外甥推崇倍至。

    众人又与裴矩、韦津一一见礼后,宇文述肃然拱手道:“大王、裴相、韦长史,请入营再叙!”

    “请!”杨集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