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各大世家门阀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以传统势力范围为中心,逐步吸纳四周的官员为己用,当这些人进入中枢、或者调去他方,其势力就会更加强大、能够带动更多人。

    杨坚创立规避制和轮换制的原因,就是想打破为个规则。只要成功把世家子弟调去远方,就能利用通信不便的限制,削弱各大世家对于当地的控制;紧接而来的轮换制,既能剪除各大世家门阀的外围势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收买「来历不明、立场不明」的新官。

    与此同时,再辅以明经科、秀才科,以及普及天下的教育,就能在源头上,打破世家门阀官员对官员、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如此坚持十多二十年,世家门阀就会慢慢走下坡路。

    只不过杨坚的想法虽然好,可是开皇年间,他一切都以打败突厥汗国为重,而仁寿年间又以平稳过度为重,所以他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这也是高颎之前所说的「种种历史原因、现实原因」,

    和杨坚相比,杨广现在既没有强大的外敌,而且还很年轻,再加上他对天下的掌控力极强,完全可以借着杨集创造出来的大势将规避制和轮换制执行下去。

    「此法极好,就这么办!」杨广心中已经有了决定,想着自己是皇帝,不宜亲自下场,于是说道:「此事就由高公、张公负责,蜀王从旁协助。」迪

    「臣遵命!」三人起身应命。

    杨秀与杨广利益一体,荣辱与共;高颎自绝天下世家门阀,已成杨广的人了;而张衡在发迹之前,就是杨广的心腹亲信了。所以三人都没有丝毫退路可言,只能与杨广共进退。

    议定这件大事,杨广又想到了违法违规、倍受攻讦的杨集。

    他沉吟半晌,心中立刻有了主意,抬眸向张衡说道:「张公,在此事之前,你先要做两件事。」

    张衡闻言,立刻抱拳一礼,神情肃然的说道:「请圣人示下!」

    「卫王现在是河北行台尚书令、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虽然有先斩后奏之权,可他所杀的幽州官员实在是太多了,在法理上,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杨广很是严肃的说道:「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御史三台的御史言官,给我拼命弹劾他。」

    「啊?」张衡一下子愣住了,在杀官这件事上,杨集虽然杀红了眼,可他这一杀,既是解决了后患、安定了民心,而幽州百姓对朝廷和皇族的信任感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上一层楼。此外,他还包括高建武在内的高句丽细作一网打尽、一祸端走。迪

    从内部纷争上说,杨集消灭了杨广视为心腹之忧的元家渔阳系、元家幽州势力,令元家和元派进入了非常危险的困境。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杨集都是有大功而无过。

    然而杨广没有奖赏也就罢了,反而还要让自己发动御史三台弹劾杨集。

    这怎么可能?

    「张公,依法而为即可。」高颎却是明白了杨广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对杨广的远见深感佩服。

    这是因为杨集不管对错与否、用意何在,他那违法违规行为都是不可抹除的。如果作为皇帝的杨广不闻不问,置律法何在?日后又如何治国?

    更何况在接下来的彻查义仓、推行规避制和轮换制等等大动作之中,朝廷必将拿下很多不法官员、必将造成天下一片哗然;很多势力很多世家门阀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维护派系官员,必然拿杨集来说事。

    如果杨集没有被罚过,那么杨广无法向天下人交待、无法秉公执法,他为了重新塑造一个公正的形象

    ,只能将处于风口浪尖杨集从重处罚,但是这时候不管罚得有多重,都没有说服力,都给人一种掩耳盗铃、欲盖弥彰之感。但是杨广要在此之前、在第一时间就惩罚了杨集,别人日后无论怎么说,都没用。迪

    之所以让张衡发动御史三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