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削尖了脑袋也想往这个位子上钻,因为它离杨集最近、能够更好向杨集展示自己的才华。

    看看李大亮、杜如晦、杨师道等人,昔日就是王府的参军事,但如今,要么是一郡之首、要么是一军之主、要么就是一部之首,一个个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且这个地方出去的人,不但能力出众,同样也是杨集的亲信,所以杨集在凉州从来没有受任何人左右和摆布过。

    房氏叔侄既然来了,杨集可不打算把他们放跑,于是便决定先把他们纳入王府的属官体系之中,让人们知道他们就是自己的人,而他们日后无论去哪里任职,都有个“卫王系”的标签,想甩掉都难。这也是杨集用人的原则之一。若不如此,那他极可能成为为别人培养人的人才基地。

    “多谢大王,卑职决不辜负大王厚爱!”房玄龄想不到他一来竟然直接就让杨集提拔任用了,顿时一改胸中苦闷,变得神采飞扬起来。不过欣喜之余,也不忘自己那个隰城县尉,有些为难的躬身道:“大王即将出征,卑职作为参军事,理当随军出征,只是卑职现在毕竟还是隰城县尉,若是这般擅自离职,那便不好了,能否让卑职先去辞了这个职务?”

    】

    “用不着这么麻烦!”杨集笑着说道:“我写封信给吏部尚书牛弘,向他说明情况,然后让他把你调到我麾下即可。”

    每个官员都在吏部榜上有名,要是想辞职的话,一般都是先向县令、太守等上级主官递交辞呈,然后再层层上报到吏部吏部司。若是某个人擅自离职、或者“挂印而去”,就会留下一段难以弥补和修复的黑历史,这辈子若是没有贵人相助,基本上是等于毁灭了。

    杨集乃是大权在握的人,而且还是牛弘的上司,他自然可以掠过中间繁琐程序,目标直指吏部,使一切事情都变得简单省事起来。

    房玄龄眼见后顾之忧被解决了,他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万分感激的拱手行礼道:“多谢大王!”

    杨集忽然想到一事,说道:“你若出征,不会影响你完婚吧?”

    “卑职的婚事定在冬天,离现在还早得很。”房玄龄解释完毕,又犹豫了半晌,问道:“请恕卑职冒昧,大王此番北上,可是要大战一场?”

    “正是如此!玄龄对于此战,可有什么看法?”杨集早就给冀州、幽州下了作战动员令了,两州现在正在全力备战,但凡是有些常识、有些经历的人,都明白这是要大打一场了,所以杨集此刻也没有掩耳盗铃、闪烁其辞。

    “以敌我之势而言,我军不占优势。然而高元不顾南方世仇百济、新罗的兵锋,竟然倾巢出动,使其国内兵力弱于两者之和,留守士兵的战斗力也不如北上之军,再加上又要分守各地的城池,所以那高句丽的南方必然处于一种兵力空虚的窘境。”房玄龄以为杨集要考验他,瞬间便进入了谋士的角色,说道:“据卑职所知,我大隋与百济关系极好,而百济与高句丽又是世仇,若是大王能够与百济联手合击、亦或是让百济在边境陈兵,高元担心老巢有失必然仓惶派兵回援,若是如此,必然使其军中一片惊惶。而我军的压力也将大减。”

    杨集点了点头,这个‘围魏救赵’之计虽然简单,可如果不了解高句丽的底细、大隋与百济的关系、高句丽与百济新罗的恩怨,却也不敢轻用此计,看来房玄龄也是一个有心人,早就在关注辽东局势了。

    他想了一想,向房玄龄说出了此法所存在的问题:“玄龄此法虽好,但是高句丽已经封锁了陆上通道,我要是派遣使节从陆上南下,使节只能绕来绕去、遮遮掩掩,即便他最后成功抵达百济,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所以若是想采用此法,只能走省时省力的海路,但是海上风浪大、凶险异常,而我们对于大海却又一无所知,贸然让使节走海路的话,极可能到不了百济。”

    杨集言下之意十分明显,那就是计策虽好,可连路都没有,我们怎么联络百济?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