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逐条逐款的细致的规范下来,普通商人免受各郡各县官员盘剥之后,他们需要上交的商税反而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而世家门阀和达官贵人掌控的商队、商人却是惨遭重创。

    他们家里的很多奴隶和自家主人一样,不仅分到田地,而且还能享受免税政策,当他们奉命在各地行商之时,也能凭借手中优惠政策的凭据减免一切赋税,不管他们带多少商品过境,也不用缴纳一文钱。

    然而凉州被杨集这么一搞,这项优惠政策就没有了。而且他们行走于中外的商队,规模庞大;而过境商品越多,要交的商税自然就越多了。

    世家门阀的商队失去特权,与普通商人无异,他们背后的主人当然闹了开来,不过正如杨集所说,他在杨广的默许之下,根本没有理会朝堂上的世家门阀子弟、达官贵人,直接对商队来了个「刀枪侍候」、没收货物。

    他们损失极大,可是告又告不倒杨集,而且一个个又眼馋丝绸之路的巨大红利,最后只好服从凉州政策,老老实实的缴纳商税了。

    不过与耗时极多的外贸生意比起来,遍布天下的国内生意才是世家门阀、达官贵人根本所在。当他们一听到杨集建议在国内也收商税,这些人的脸色都变了。

    杨广冷眼旁观,心头大快。他知道这些人很想出声反对,但可惜的是什么话都让杨集给活生生的挑明了。所以在场的达官贵人们纵然想跳起来骂忍受,却也不敢反对、不敢骂。毕竟在座的任何一人屁股都不干净,他们任何一家、任命一族都有自己的商队,唯一的区别仅仅只是规模大小与否罢了。

    此时此刻,谁要是胆敢跳出来反对,那便成了杨集所说的庇护「小女干商」的「大女干商」了。

    不过杨广虽然很想把这块肥肉收归国有、收入国库,但是他也知道若是撬动这份利益,无异于虎口夺食,见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便缓缓的说道:「我知道凉州对商税的征收做得非常好、非常好,然而凉州毕竟只是一个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远比整个天下简单容易。所以是否在全国范围之内征收商税,需要一个漫长而严谨的考证过程,这也是诸公的职责所在。但是……」

    杨广说得好端端的,忽然语锋一转道:「运河沿岸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现在我只想问一句,诸公对于商税有什么看法?能否在运河之上试行?」

    「圣人,老臣以为可以试行。」苏威身为尚书省左仆射,杨集之下第一人,自然要第一个表态了,况且他作为大隋中枢顶级要员,个人利益与隋朝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他对于能够慢慢化解南北隔阂的运河也是异常重视。

    此刻运河之上既然出现了很多难解决的大问题,而杨集统一收税方式既能让运河如愿的繁华热闹起来,也能避免贪官污吏的滋生,更何况最后得罪人的,主要还是杨集这个倡导者,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高颎沉思半晌,也沉声表态道:「老臣也认为可以一试。」

    左右仆射的赞成,杨达、杨秀等皇族又纷纷出声附和,杨广顿时精神焕发的扫视外姓臣子一眼,淡淡的说道:「诸公,都表一表态吧!」

    「臣附议!」

    「臣附议!」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

    杨广这一问下来,表态的结果令杨集深感震惊,在场的将官居然多数都赞成了,而不赞成的人也仅仅只是以沉默表示抗拒、或弃权。

    这让杨集感叹于自己到底

    还是太过年轻、欠缺历练,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这些人明明是想反对的,但此时既不占理、又不想与皇帝对抗,便都「附了杨集之议」。

    等他们回去以后,一定向自己的家族和派系官员说「一切都杨集搞的鬼、圣人的支持,不是我不想反对,而是我们反对无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