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立军号,原万年军为参旗军、长安军为鼓旗军、富平军为玄戈军、醴泉军为井钺军、同州军为羽林军、宁州军为折威军、华州军为骑官军、岐州军为严道军、豳州军为招摇军、西麟州军为苑游军、泾州军为天纪军、宜州军为天节军。新成立的十二卫除了本卫士兵之外,另外各管一军京兵。」

    「不过到我了这里,圣人又搞特殊了,他除了让我管右翊卫负责的严道军,还把左翊卫的井钺军也交给我了。也就是说,我现在是事实上的左右翊卫上将军,搞不好的话,检校左翊卫上将军的印信很快就会送到府上。」

    听了这番话,萧颖、裴淑英、柳如眉尽皆骇然,十二军(原关中十四营)乃是大隋王朝最基本的武装力量;在骁果军诞生之前,它们就是大隋最核心、最固定、最精锐的常备军,肩负着宿卫和征戍大事。而圣人在整顿京兵过程中,对这支军队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使十二军的兵力从虚胖的七十万变成实际上的三十万人;军队经过裁汰老弱、清查空额之后,战斗力不降反增。

    而左右卫在原先的十二卫府之中,还掌管负责皇宫安安的「内军」,因此两卫的上将军、大将军、左右将军皆是皇帝心腹之将,这也导致两卫不仅地位最高,实掌兵力也是十二卫府之中最多的。

    照杨集说来,更名为左右翊卫的职权与以前是一样的,但是他却兼掌两卫,那他以后实掌两卫之军和京兵的总兵力,怎么也有十万人吧?

    然而萧颖和裴淑英、柳如眉对于丈夫获得的逆天般的权力,不喜反忧。她们知道输赢起伏、磕磕碰碰、浮浮沉沉才是官场正常的常态;杨集如今不但是亲王和凉州牧、尚书令,而且他在军中和民间还有着倍受追捧的军神战神之名,皇帝忽然授予的实权在手的左右翊卫大将军,以及沉重如山的军权,对于他们这个家庭来说不仅不是好事,还让她们深感不安。

    而她们心中这种不安之情,既不是源于朝堂官员的攻讦,也不是源于派系之争,而是源自于皇帝、源自于「功高震主」

    「秋水秋月,你们去外面守着,不许外人靠近。」萧颖让待命秋水秋月退出内堂、到外面看守,然后忧心忡忡的向杨集说道:「郎君,这个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是啊郎君,这个权力不能要,还是辞去为好。」裴淑英亦是说道。

    杨集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我权柄过重,引来朝臣攻讦、圣人疑忌。但是辞去了,难道朝臣就不攻讦了?难道朝臣就会放过我?」

    「当然不是了,非议之言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我知道官场之上不进则退,郎君要是把什么都让出去,就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是想着郎君权力太重,实在是让人不安!」萧颖目光悠悠的看着杨集,颇为期待的建议道:「郎君不如继续像以前那样、将左右翊卫日常事务由交各级将军打理,自己自觉的把这两个职务虚化了。」

    杨集心中暗自苦笑,要是她们知道杨广打算让自己主导府兵改革、当上名符其实的尚书令,只怕更加不安了。他迎着一双双充满关切和担忧之情的美眸,只好说道:「在军权上,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帝王都不可能撒手不管;而圣人不仅带过兵打过仗,还经历了杨谅造反,他现在对军权看得极重,而通过军改之后,京兵十二军的大将军、将军几乎都是他心腹之将。」

    说到这里,杨集压低声道:「圣人现在把左右翊卫交给我打理:首先是圣人十分自信、不惧任何人,尤其是军改成功、骁果军建立之后,他觉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认为我就算有朝一日反了他,

    也能像平定杨谅那样,轻易把我平定;其次是他十分信任我,相信我不会背叛他。」

    「确实是如此!」萧颖默默的思索杨集的话,绷紧心弦终是松了下来、心智复又归来,她认真的想了一会儿,这才说道:「军事上,郎君是圣人对付关陇贵族的利刃,现在的确还没到那个让圣人猜忌、忌惮的时候,郎君又与包括关陇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