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否认,点头道:「战前,压力还是挺大的,一是敌军势大,西海气候异常;二是来自凉州灾情;三是来自朝堂。前两者都在掌控之中,还好说。后者,则是让气都差点喘不过来。」

    听到这里,杨广脸上笑容敛去,神情严肃的说道:「我在洛阳也听过这些,在你出兵期间,不但有人上疏弹劾你,京城还有各种难听的风言风语,我杀了一批、抓了一批,这才使谣言压了下去,凉州那边又是什么情况?」

    「最为典型的说法,便是说我拥兵自重、拥贼自重、图谋不轨。」杨集看了杨广一眼,实话实说道:「我认为是有些人眼见吐谷浑苟延残喘、灭国之功唾手可得,所以刻意散布这种流言蜚语;目的是让我主动放弃主帅之权、让凉州将士主动放弃灭国之功,好让他们摘取凉州上下经营多年的成果。」

    「这就是我让你今年务必灭掉吐谷浑的重要原因之一,省得让人眼红。」杨广脸上已是一片冷然之色:「大隋内部有坏人啊!总是有人见不得我大隋好、见不得我皇族上下一心。」

    杨广注视着杨集,认真的说道:「金刚奴,我还是那句话——京城有我,一切放心。」

    杨集说道:「我就是知道阿兄明辨是非,所以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否则的话,我早就跑回来了,哪还打什么仗啊?」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杨广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种推心置腹的话了,也没人敢像杨集这么与他对话,此时被人相信所带来的感觉,令他心头暖洋洋的,不过他不善于煽情,并没有说什么肉麻的话,只是默默的放在心上。

    接着又说道:「古往今来,能让中原王朝走向衰弱的力量,从来就不是什么异族,而是内斗。强大的国力在内斗中消耗殆尽,从而给了北方异族南下的战机。」

    「我这些年以来,一直在想秦朝,一直思考强大的秦朝为何二世而亡。」说到这里,杨广看着杨集不说话了,好像在说「你得配合一下啊」。

    杨集识趣的捧了个哏:「但不知秦朝为何而亡?」

    「一是胡亥无能;二是他严重缺乏自信、猜忌之心太重,所以在谗臣蛊惑之下,把人才鼎盛的嬴氏皇族杀得一干二净,导致乱世到来之时,嬴氏连个有能力的宗族子弟都没有。而这种蠢事,也只有胡亥之类的昏君来干。」杨广说道:「我朝比起结束乱世的秦朝更复杂,反对我们杨家的势力更多、更强大,所以胡亥闷头诛杀宗族这种蠢事,绝不能、绝不会出现在我大隋。」

    说起来,杨广这个观点也是杨集带来的变化之一,其实史上的隋朝,也没有一个能打的宗族子弟;一方面是杨家人丁稀少,另一方面是杨广也跟胡亥一样,虽然他没有杀人,可是却把宗族子弟给发配了,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杨集和杨纶了。

    哥俩由于关系好,给杨广一口气拿下了。但现在,这哥俩非但没有被流放,反而和杨智积、杨静成了土皇帝一般的州牧;而四人以忠诚回报了杨广,杨广又给他们四人回馈了更多的信任。

    一切,都朝着一条良性的线路发展着。

    「对了阿兄,我有个疑问,已经好奇很久了!」杨集说道。

    杨广问道:「什么疑问?」

    「大伯以秦皇汉武、文景、光武魏武等明君为楷模,可你不一样,你老是以昏君为例。」杨集奇怪的看着杨广:「以前,你说你不想成隋炀帝,便以陈炀帝的生平所为戒;现在,你又以秦二世为戒,却是为何?」

    「明君之所以成为明君,无非就是轻徭薄税、休养生息、整治吏治,最重要的是与世

    家共治天下,世家门阀都满意了,都乐呵呵的,明君就成了。」杨广说道:「昏君之所以成为昏君、昏君之所以亡国,不光是他们个人的原因,而时局也比明君时期复杂。而据我说所知,陈叔宝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想醉生梦死、也想大有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