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嫁入杨家这种庞然大物以后,不动脑子就有种种好处自己飞入门户之中。

    她不动脑子已久,脑子也就变得不太好使了。

    「多谢夫人了,但不知您说的事情是何事?」萧颖脸上笑意不减,心中却是一阵无语,她也就客气客气而已,这位国公夫人竟然没有把她自己当成外人了,当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关于两家关系,萧颖早就问过婆婆、问过丈夫了;据说以前淡如止水,直到杨集打了几场胜仗以后,令杨素大为欣赏,但是他觉得杨集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便决定把生平作战经验传授给杨集。然而这位军神有这念头的时候,已近作古之年,加上他和杨集天各一方,故而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交流。不过杨集还是承下这份情义了,当杨家干出一串蠢事之时,曾经在明处暗中都点拨和帮衬过杨家,并在杨广面前以迂回的方式说过情。

    杨玄感之所以还能当上礼部尚书、杨文思之所以还能当上民部尚书,杨集暗中是出了力的;然而杨家人不但还是那么蒙昧无知,还有「挟杨素恩以令杨集」的意思,当杨约犯事、惹怒杨广之时,杨玄挺和杨积善又来张掖,企图让杨集求情不说,还对杨约丢失的内史令、议事堂相位抱有幻想。

    杨集虽然明确拒绝了,可他实际又好心好意的点拨了一番。如果从功利的角度上说,不管怎么算、怎么说,杨集都不欠杨家人。

    然而不久前,男的刚被男的打发走了,这会儿,竟然换个女的来,难道真当她是人傻好骗不成?

    郑氏似乎没有意识到大家古怪的目光,她径自说道:「前些时候,我回了一趟娘家,正好碰到侄儿郑善愿夫妇。」

    郑氏上个月回娘家,「恰好」遇到郑善愿夫妇两口子吵架,郑善愿的娘子「背着」郑氏骂自己的丈夫没有出息,说他一个大男人呆在家里不做事之类的,郑善愿见到了自己的姑姑,倒是没说什么,可他的娘子却求上了郑氏。

    郑氏也不好推辞,答应让杨玄感给侄子谋个差事,然而杨玄感一听是郑善愿,便死活不同意,不仅是杨玄感不答应,连郑氏的姑姑兼婆婆也不同意。

    理由是郑善愿当太学博士,因主张「***令」,却在朝堂之上辩不过杨集,这也就罢了,关键是猪队友张瑾却出言威胁杨坚,说是「各州各县频频传来小股贼寇作乱消息,如果不***,怕是天下大乱」。

    这句话,彻底把杨坚惹火了。

    杨坚非但罢了张瑾、崔仲方、郑善愿等人的官,还摆出再打一场内战的架势;一下子,谁也不敢再提焚书、***之事。后来张瑾、崔仲方又复职了,可是郑善愿作为「***令」的倡议人,却被杨坚判了个「三代不许为官」。

    对于父亲定下的这个大罪,杨广肯定是不会取消,杨玄感和母亲鉴于杨家处境不太妙,而杨玄感又刚好在倭国使臣一事上,惹火了杨广,又怎么可能继续得罪杨广?

    不过老夫人心向娘家成了习惯和自然,觉得郑家儿郎三代都不能为官,着实不好,于是让郑氏到王府活动活动,看杨集能不能说说个情。

    听郑氏这么一说,殿中女子更觉得不可思议了:郑氏千里迢迢来张掖,如果是为了杨家事,还好说;可她竟是为了娘家人,这也实在不将杨家当家了!

    萧颖倒是知道郑氏姑侄都是这样子,杨素在世时,她们还有顾虑,可杨素不在之后,她们帮起荥阳郑氏来,那就有恃无恐了,而杨玄感之所以里外不是人,就是因为治不了十分过分的母亲和娘子,如此一来,杨家其他支()系,对杨玄感自然不满了。

    本想不作理会,可这么多人都在看着、等着,萧颖也只好顺势问了句:「夫人,但不知郑家夫妇如何?」

    「唉!还不是因为当年***令一案么?」郑氏叹了口气,说道:「善愿当初也是为了大隋好,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误会,但是崔仲方和威胁先帝的张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