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们尽皆大喜,行礼谢恩。

    都督是勋官,大隋的勋官分为十一等,自上而下、分别是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

    勋官是对有功将士的特别表彰,有点类似后世“战斗英雄”的一等功、三等功、三等功。比起可以因父功获得的爵位、文武散官,用实在功勋换取的勋官的含金量,无疑更高一些。

    都督虽是勋官中最低的级别,但是凉二代是尚未出仕的人,他们来此,是跟着杨集历练的,前次册封都没有他们的份儿,自以为升迁无望了,没有想到这一次,却都被册封为都督了,他们如何不喜?

    杨集倒是不在意自己,杨广上次已经奖励很多实物了,而这一次,除了实物以外,仅仅只是把武散官从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升为从二品镇军大将军,意义不大。

    他感到高兴的是手下获得的封赏,他们在自己手下立功、得到功名,就会觉得跟他有前途,若是一无所获,人心就会慢慢散去;而从杨广一股脑全封都督的举动来看,他着实是给足了自己面子。

    杨集让人给曹礼、禁卫安排午餐,自己和曹礼到偏帐坐下闲聊,笑着说道:“内谒者监辛苦了,不如就跟我们一起过个年?”

    曹礼在风雪中奔跑了半个多月,也累坏了,他喝了一口热茶,笑着说道:“大王好意,卑职心领。虽然我们也想休息几天,可是不行啊!”

    杨集诧异道:“难道你们还有其他任务不成?”

    “正是!细说起来,此事也与大王有关。”曹礼说道:“突厥人渐渐坐大,但却赖在白道川不走,已成我大隋北方的隐患,然而我朝也不能出尔反尔,否则便会寒了附属国之心。故而明知东突厥是个巨大的祸害,却也没有好的理由将其驱逐出境。”

    “突厥二王子在大湖区与大王作战,而大王又获得了大胜,朝廷就有了驱逐东突厥的理由,而启民可汗对我大隋又敬又怕,对朝廷命令自然不敢不遵,便主动提出离境。”

    杨集笑了:“算他识趣!”

    “他可不识趣呢!他是在鸿胪卿史祥‘提醒’下,这才主动提出来的。”曹礼呵呵一笑,接着又说道:“不过无论怎么说,总算是把这个祸害送走了,而且我大隋也没有失去道义。”

    “确实是!”杨集点了点头,虽然大隋不是讲究“仁义”的软柿子,可毕竟是雄霸天下的第一霸主,有些颜面还是得要的。启民可汗现在“自愿”离开,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东突厥虽将退出白道川,可是也有很多事情需要交接,圣人防止突厥人迁徙过程中,和我军发生冲突,便让我们去云州、胜州、丰州颁旨。事态紧急、时不可待,我们稍后就要西行。”曹礼放下茶杯,向杨集说道:“大王,京城发生了一件事,可能和你有点关系。”

    杨集肃然道:“请讲!”

    “有臣子私底下向圣人上了一份奏疏。”曹礼叹了一口气,说道:“大致意思是说各地总管军权过重,建议圣人撤总管府,而大王和蔡王、滕王、道王为首州牧府,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曹礼说到此处,没有继续再说下去,而是紧紧的盯着杨集的面孔,似乎在观察杨集的反应。

    “我对于这份奏疏,绝对举双手双脚赞成。”杨集笑着说道:“要是撤了州牧府、撤了我的凉州州牧之职,我一定会认真贯彻纨绔之王懒散的纨绔之风,坚定不移的做好吃喝玩乐的本分之职。”

    曹礼听得一脸呆滞,难以转念的盯着杨集,过了好半晌,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大王是认真的?”

    “自然是认真的!”杨集瞥了曹礼一眼,说道:“我早就向圣人说过,我不想过这么大的官,更不想成天在政务之中忙碌。人生短暂,及时行乐才是我的追求。”想了想,又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