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武多是渊子游一手提拔起来的能臣干吏,对渊子游十分信服。

    “大对卢,两州隋军并未北上,而且营州方向,还向燕州增兵。”听渊子游询问,一名三十余岁的武将连忙回答,此人长得和渊子游有几分相似,正是其长子渊太祚,身兼辽东、玄菟、新城三城傉萨(两州总管)。

    渊太祚能力平平、天赋不佳,是“虎父犬子”里的“犬子”,不过他有一个子不起的爹爹、一个了不起的叔父;而这两人不仅倾囊相援,而且手把手的带他几十年,所以比起眼前这些文官武将,却是厉害了很多。尤其眼界、阅历、经验什么的,实非其他贵族子弟能及。

    渊太祚天赋才能、文韬武略都不如父亲、叔父,但他父亲、叔父欣赏的,恰恰是他沉稳持重、与族人为善的性情。

    毕竟渊氏已经在他们兄弟手上蒸蒸日上、盛极一时了,渊氏接下来需要的是消化巩固、去芜存菁,而不是杀伐决断、狂妄自大的开创;否则的话,不仅会把他们的心血尽数葬送,甚至连家族、部落都要被玩完。

    正是因此,所以‘平平无奇’的渊太祚早就被定为渊氏下一任家主了。

    “这个小卫王,了不起!盛名之下,果无虚士。”渊子游眼中闪过一抹凝重之色。

    辽东统帅是他渊子游、辽西统帅是杨集,两人虽然不发一兵一卒,更没打过一仗,但统帅间的战斗,其实早已打响。

    他在边境线上部署重兵,表面上是北重南轻,对契丹旧地咄咄进逼,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南部暗中的防御之重,远超北部。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辽水冰冻,他担心隋军踩着坚冰渡过辽水、直取建安城;建安城若是失守,高句丽就被隋军劈为南北两段,更甚者,隋军士兵可以直接沿海南下,将兵力空虚、部署不力的“辽水—鸭渌水”区域,杀得尸横遍野。

    二是对杨集进行战术欺诈,要是杨集顺着渊子游的节奏,心急火燎的南部高去北方、保护新得之地,那他完全可以踏冰西渡,夺取辽州东山县、燕州,将战火烧到隋境。

    然而杨集并没往北方增兵,而是死抓关要之处,摆出了一幅互相伤害、同归于尽的架势。

    若是真的打起来,而高句丽军积重要攻占契丹,可是对隋朝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南部的隋军要是杀过河来,尽情破辽东,这对高句丽来说,则是不无法弥补的,同时也是亏了老本。

    所以渊子游认为这一次隔空暗战,自己输了杨集一筹。

    渊太祚不知父亲为何长敌人之感,不过他也没有问,而是又说道:“大对卢,我们的斥候昨天从燕州送来两个重要的军情,一是说隋人在渤海桃花岛兴建码头、军港,据说是将在大量战船进驻;二是隋朝发动大量工匠,在莱州造船。”【注】

    渊子游脸上微变,皱眉问道:“消息可否准确?是斥候自己打探到的,还是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渊太祚苦笑道:“据斥候说,这两个消息,已经传遍了燕州、辽州东山县;虽有人冒险南下,可无一例外的失踪了,想来,是被隋军抓捕了。因此,消息是否真实,目前不得而知。”

    渊子游默然不语!

    这两个消息,明显是隋军故意放出来的,但中原人最喜欢玩这种虚虚实实的手段,他也不敢大意。

    “大对卢!”一名大将见渊子游没有说话,问道:“隋军这一次,会不会从海马路进攻?”

    “一旦打起来,隋军一定从海路进攻,只是我们临海靠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谁也不能肯定隋军的目标、登陆点在何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大意!”渊子游大感头疼,高句丽西部重要都在渤海、乌湖海(黄海)海边,处处都有可能成为隋朝水军攻击目标,对此,他也不敢大意啊。

    渊子游皱眉想了一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