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臣阿史那俟利弗设谢圣人可汗恩典,必将忠心于大隋、忠心于圣人可汗,世世代代为大隋戍边,忠孝之心如泰山之重、如长江之深,天日可鉴!”

    杨集见状,心下不由叹服:

    这家伙不愧是东突厥史上的处罗可汗,光是这份能屈能伸的态度和演技,就不是普通人具备的。若非阿史那俟利弗设在亲征并州途中,死得莫名其妙,只怕他所熟悉的史实将会大大改变。尽管如此;可是李渊父子在他死后,还是像对待始毕可汗那般,如同孝子贤孙似的为他披麻戴孝、满城批素。

    纵观数千年历史,享有这种荣耀的异族“皇帝”,除了他们兄弟二人以外,恐怕也只有被石敬瑭称为父皇帝耶律德光了。

    杨广似乎被阿史那俟利弗设一腔赤诚感动了,他点了点头道:“朕希望你能做大隋和突厥的桥梁,为双方百姓的和平友好出策建言,让东突厥世世代代忠于大隋。”

    阿史那俟利弗设闻言,顿时大喜过望,他从这番话里,听出圣人可汗立他为东突厥之主的意思了。

    杨广说道:“起来吧!”

    “臣多谢圣人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爬了起来,整个人的气度仿佛都变了。

    “契丹对我大隋不衅,朕委任卫王北上,率领突厥勇士给契丹人一个深刻的教训,希望你全力配合卫王!”杨广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说道:“只要你立足功勋,休要说是一个郡公了,便是国公、郡王,朕也不吝册封。”

    阿史那俟利弗设肃然行礼道:“多谢圣人可汗信重,臣定不负圣人可汗厚爱,但凡卫王有令,臣一定遵从。”

    其实他知道杨广准备利用突厥之力对付契丹,但一来大汗尊位太过诱人;二来是他这个二王子一直和兄长明争暗斗,双方皆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可是他在大湖区、范夫人城一带失去八九成的实力,一旦兄长登上大汗之位,那他必死无疑。

    但是圣人可汗如果认同他,扶他为下一任大汗,便是父亲也得认,而兄长现在虽然在东突厥有一家独大之势,可他现在的靠山更强更大。只要他回去以后,亮出大隋册封他的诏令、印信,就能拉拢一些忠于父亲、见识过大隋兵锋的部落酋长。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只要有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位子、只要敌人不是隋朝,就能够立下足以令圣人可汗满意的功劳,而他的功劳越大、得到了臂助也将越大。

    什么人言可畏之论,他并不在乎,只因东突厥本身就是隋朝臣属,连大汗都要接受大隋册封,所以他为雄霸天下的隋朝效力,实际没有丢人可言。

    至于别的,并不重要。

    至于以后,以后再说。

    杨广大悦道:“日南郡公深明大义,朕另赐你横刀千柄、绢三千匹。”

    阿史那俟利弗设大喜道:“谢圣人可汗!”

    绢什么的,他不怎么在意,可是横刀,对他太重要了。

    横刀采用了中原独有的包钢法,将钢材包裹在熟铁外面,一起锻造成形,这样锻造出来的刀剑,既有钢的硬度、杀伤力强大;又保留了熟铁良好的柔韧性,降低了刀剑的损坏概率。而在淬火过程中,又采用独有的覆土烧刃法,即是在刀刃以外的部位涂上一层特殊物质组成的土,然后一起加热淬火,在放入冷水中淬火的一瞬间,土料以外的刀刃快速冷却,变得坚硬,而覆土的地方冷却慢,从而使刀保持了更好的柔韧性,最终做成刚柔相济的刀。

    它之所以能够在中原军队广泛流行,刚柔相济的性能倒是其次,主要还是中原王朝的强敌来自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连很多将军都穿不起金属铠甲,更别说是普通士兵了。所以在这种作战环境下,刀的主要任务是“切菜”;工匠们为了满足这个要求,便在汉刀(环首刀)的基础上加以改变,将刀刃加以扩展,增加刀的破皮甲和切肉的威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