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御道上快马扬鞭,如一阵风席卷而来。

    当先一人外披玄色大氅,内着织绣精美、繁复的宦者服饰,正是长秋监杨安。左右两侧那两名禁卫双腿控马,双手各自捧着一个圆形明黄布兜。

    十余骑策马近前,伴随着一声声马嘶,顿停于前。杨安看了侧道的杨集一眼,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倏尔笑容一敛,从左边禁卫手中接过布兜、从中取出一道明黄色卷轴,单手高高举起:“卫王杨集接皇令。”

    虽然这是杨广这个皇帝的旨意,但隋朝的圣旨并不叫‘圣旨’,帝王颁布的命令一般叫‘命’、‘令’、‘政’几种,内容也没有既定的格式、模板。圣旨不仅写法随意,就连颁旨之人也比较随意;接旨之人,更不用准备香案、瓜果什么的。

    从宋朝开始,才被称之为‘圣旨’,至于动用家族上下、左邻右里前来下跪接旨这种事,也是从送朝开始,之前的王朝,其实都不存在。

    杨安说完,目光忽然一凝,死死的停在了调转马头的宇文述身上,心中暗自纳闷:这两个老冤家,怎么搞到一起了?看样子,似是宇文述在拦截卫王呢。我的老天,卫王竟然没有揍他?真是意外。

    杨集听了杨安的话,深感惊奇:这几天,杨老二每天清早就派人催更,让他在车上、船上写《三国演义》;到了傍晚,杨二嫂的人又来了,然后向她妹子催稿,弄成他们两口子一个头两个大。

    杨二夫妇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两边的沟通,这几天也从不间断,但是杨广书信之中,却没说颁什么皇命啊?

    真是怪了哉了。

    不过圣命都来了,不能不接。

    心念电闪之间,连忙翻身下马,走入中间御道,朱粲、郝瑗、柳絮和亲兵,也翻身下马,步入御道,站到杨集身后。

    宇文述同样是面色变幻,忽然被一旁头戴面巾的宇文智及扯了扯衣襟,随即反应过来,也是滚鞍下马。

    虽然圣命是给杨集的,但近前之人没有巍然不动、高坐马上的道理。

    就连两边的路人都躬身以待了,他宇文述自然不能特立独行。

    待众人准备就绪,杨安“刷”地展开皇命,抑扬顿挫的诵读起来:“制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凉州牧、右卫上将军、卫王杨集精忠报国、刚毅果敢、文武双全、将帅之英、功勋卓著,实为朝廷砥柱、大隋之干城……赐天子剑一柄,处置机务、节制诸军,钦此。”

    此言一出,满街俱寂。

    便是杨集也呆住了,搞了老半天,就给一把剑?不过想到杨广向来大方,心中又开始期待起来。

    “卫王,还不谢恩?”杨安其实也蛮意外的,他都到了朱雀门,圣人却又将叫了回去,然后刷刷的写了这道皇命。

    “圣人隆恩,臣杨集铭感五内,谢圣人。”杨集谢恩,上前接旨。

    宇文述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两只捏得指节发白的拳头咔咔作响,心中又恨又妒,先帝在世之时有收集到了九柄神剑,之后以天子剑之名赐给了弟弟杨爽,儿子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自己留下三柄,后来杨集出仕之时,杨坚生怕杨集震不住高颎,便把七星龙渊剑赐给了杨集,剩余两柄,致死都没有送出去。

    杨广登基后,仿效父亲设立天子剑,可至今,一把都没有赏赐出去,没想到,第一把就赐给了杨集。

    宇文述妒忌惨了。

    这边,杨集将“皇命”交给一旁的郝瑗,从杨安手中接过天子剑,细看一眼,不由呆了一下,竟是伯父赐予杨广的“天子剑”——承影。

    这把剑,他认识,还多次要杨广转送给自己,原因是这把剑漂亮,可杨广始终不答应。

    想不到,杨广今天竟然给了自己意外的惊喜。

    承影是上古名剑,象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