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郡公虽然多,但这些人要么是大隋王朝的开国功臣;要么是追随杨坚逆尔篡取、夺得天下的肱骨;要么就是继承了父亲之爵、因父辈之功受封的官二代。

    近年来,真正因为自身立功而获得爵位的人少之又少,有的时候,甚至三五年没有产生一个县公,所以休看县公品级不高,但其“含金量”非常高。

    这也难怪李靖会激动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李靖是一个官迷,而是这个县公代表朝廷认可了他的功绩,并授予与他功绩匹配的荣耀。

    长孙晟也理解李靖此时的心情,所以并无嘲笑、轻视之心,他说完此事,终是问出了自己的疑惑:“李刺史,不知卫王人在何处?”

    李靖努力平息心情,笑着说道:“大王打突厥去了。”

    长孙晟为之愕然,紧接着问道:“卫王打突厥去了?打的是东突厥吗?”

    “正是!”李靖笑容可掬的点了点头:“大王认为阿史那俟利弗设向大湖区进军,便代表东突厥违反了主从盟约,是对我大隋挑战、是侵犯我大隋。如是一来,两国关系自然也从友好变成了敌对。既然是敌对关系,那么大王打敌人自然是理所当然之事。”

    他看了长孙晟一眼,继续说道:“更何况,阿史那俟利弗设的主力之军尽皆留在了大湖区,大王此番趁胜追击,正当其时。用大王的话来说,便是‘趁他病、要他命’。”

    长孙晟顿时无言以对,难怪他没有看到杨集了,原来那家伙嫌北伐不过瘾,得胜之后又东征了。

    从军事角度上说,杨集的的确确应该“趁他病、要他命”,但是从政治上说,也未免太大胆了吧?难道他就一点都不担心引爆两国的全面大战?若是如此的话,朝中那些政客绝对会口诛笔伐,说杨集把大隋拉入战争之中。

    然而当他回顾杨广的态度时,又无话可话了。

    因为杨广也有心狠狠地打一顿,杨集不过是把他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而已。

    “李刺史,但不知卫王进攻的方向是何处?”

    “突厥北汗庭,”李靖笑着说道:“因为阿史那俟利弗设惨败的缘故,那里陷入了兵力空虚的窘境!而大王又听说灵州军、丰州军、胜州军、云州军、朔州军尽皆北上,为他牵制了突厥南汗庭的兵力,所以剑指突厥北汗庭。”

    他见长孙晟听得目瞪口呆,以为他是担心杨集打不过,于是安慰道:“长孙将军尽管放心,卫王此次不仅带了两万精锐,而且还有三万名大湖区降兵助阵,兵力方面根本不成问题。而且他还紧急从张掖城、大同城调了大量箭矢、火油,此战应该很好打。”

    “箭矢可以理解,但是这火油……”蓦然,长孙晟忽然想起了什么,他一下子站了起来,不可思议的说道:“莫非卫王打算火烧燕然山不成?”

    “没错!”李靖点了点头:“用大王的话来说,‘既然父子俩都是卫王,若他不烧一次燕然山,怎么配得上卫王这个爵位?’”

    “……”长孙晟不知自己应该怎么说了,不过杨集要是先在东突厥大杀一通,然后再把燕然山点了,倒也能狠狠的教训启民可汗一次,让他知道大隋之威不容挑衅。同时也利于他的行事。

    一念至此,便向李靖说道:“李刺史,我本来是要去见启民可汗的,不过卫王既然杀过去了,那我还是在这里等等好了。若是有什么消息传来,请你务必在第一时间相告。”

    李靖点了点头,说道:“理当如此。”

    长孙晟想到了一件私事,忽然问道:“李刺史以前是卫王府司马,想必和卫王关系很好吧?”

    李靖听了此言,顿时心头一凛,他知道弹劾杨集的主力是关陇贵族,而长孙晟正好是其中之一,他不知长孙晟到底是何用意,便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其实我当来卫王府司马的时间很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