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杨广烦不胜类,他为了把弹劾风波压下去,同时也是表彰杨集之功、赞赏杨广之行为,追赠卫昭王杨爽为开国卫昭王。

    与蔡景王杨整、滕穆王杨瓒、道宣王杨嵩不同,杨爽的头衔到了大业帝这里,多出了“开国”二字。但是这两个字却‘含金量’十足,一下子与另外三个叔父拉开了距离。

    只因一般亲王死后,加封一个类似“景”、“穆”、“宣”、“昭”的美谥就不错了,像杨爽这样的“开国卫昭王”,不能说是空前绝后,可是在目前的大隋王朝而言,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先例。

    更难得是,这个“开国”还是因为儿子的功劳。

    满朝文武听到了这个独一无二的殊荣,纷纷为之侧目之余,也明白了杨广的态度。

    弹劾风波也就弱了下去。

    但是一些政治敏感的重臣也意识到这个追赠,只是一个信号,隐藏在背后的,极可能是对杨集的重赏。

    对于杨爽这个殊荣,文武重臣其实不太在意,毕竟他是一个死了很多年的死人,即使获得再高的荣誉,也没什么卵用;可是“杨集将会得到什么重赏”却成为很多人在意之事,再且不止是一人在意、不止是一人关注和关心。

    这天黄昏,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元府的侧门之前,一名高大魁梧、浓眉大眼的英武青年从马车上下来。这名青年是李渊的堂弟李神通,此番奉堂兄之合拜会元寿。

    李神通自少年时期起,便有任侠仗义、勇武多谋之名,在关中游侠圈子里闯出“轻财尚义”之美誉。

    门前台阶,元寿之子元敏已经久候多时,他见李神通下车,连忙迎了上来,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但李神通高了一辈,所以元敏执晚辈礼:“世叔,家父己在书房恭候大驾。”

    因为争武川盟盟主之位,元、李两家曾经有一段不太愉快,但独孤氏、窦氏的让步,终于使盟主落入元氏囊中,元家家主元胄如愿以偿以后,考虑到日后还需要两派的鼎力相助,便在独孤家新主独孤整、窦氏家主窦威的大力调解之下,在半个月前终于见了偷偷潜回京城的李渊一面,尽管这一面见得比较勉强,也没有达成什么友好的协议,可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李渊是管州刺史,他没有得到命令而擅自回京,本身就是一件大不韪之事,真要追究起来,轻则是罢官了事、重则是死罪,所以他不敢在京城逗留,便将下一步的沟通事宜交给了堂弟李神通。

    李神通虽然精明能干,可是他年纪小、地位卑微,自然没有资格与元胄对话,但是辈分又摆在那儿,于是当元胄和李渊达成进一步发展的默契之后,元家这边就由元寿来负责与李神通接洽。

    今天是李神通第三次进入元寿的府邸,前两次是他登门拜访,元寿的态度也很傲慢,然而这一次是元寿主动派人请他。李神通便敏锐的意识到,两家正式和解的契机或许出现了。

    元寿邀请他的时间,又恰好是皇帝追封杨爽为“开国卫昭王”同一天下午,从这里,李神通便猜到元寿找自己,一定和杨集有关;而两家“和解的契机”,也有可能与杨集有关。

    李神通发现阶前还停一辆马车,他与元敏寒暄完毕,就边走边问道:“世侄,那是谁的马车?莫非元世兄还有贵客?”

    “那是于世叔的马车!”元敏笑着说道。

    李神通为之一愣,又问道:“于仲文?”

    “是他弟弟、于象贤世叔。”元敏说道:“于世叔也是家父请来,他刚到不久,此时正与家父一起等候世叔。”

    “原来是于世兄啊!”李神通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可是心中却大吃一惊。

    于象贤是“西魏八柱国”于谨的孙子,他的兄长于仲文因为有将帅之才,早年就被杨广要去当晋王府属官,后来突厥进犯边塞,身为元帅的杨广让于仲文率领先头部队大破突厥军,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