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铁勒人、粟特人便游牧到了这里,虽然都是一些中小部落,平时相互攻伐不休,可是一旦他们集结起来,也是一支人数数万的军队。

    这样一个存在,容不得孤军深入的杨集小觑。

    “大王!这一带的诸多部落十分友好,没有敌视我大隋的意思,”队正拱手作答:“薛将军之前就和羌人接触过了,他们的态度特别友好,还送了不少肉干、活羊,想必很快就会有人来拜访大王。”

    “好!继续打探。”杨集令道。

    “喏!”队正行了一礼,统领麾下士兵策马返回。

    杨集看了看阴暗的天色,随即向身边的尉迟恭说道:“传令下去,让大军择地扎营。”

    “喏!”一声令下,三万大军纷纷行动起来,从随军马车上搬下帐篷,搭建起一顶顶大帐,战马也纷纷汇拢,去湖边饮水,兵法上虽说兵贵神速,但很多事情却是欲速则不达,隋军疾行至此,早已是疲惫不堪,人马都需要恢复体力;其次是附近各部态度不明,仓促行动虽有利军事占领,但是在政治上却会留下重重后患。

    “大王!这次北伐,真要将我大隋势力延伸至大湖区吗?”说话的是崔师。

    崔师不久前还是渭州刺史,但是杨集决定北伐之后,写信向杨广说明了北伐的理由,同时陈述了在大湖区保持军事存在的价值和深远意义,杨广不仅批准了他的北伐战争,也听取了他的建议,决定在大湖区成立纯军事的漠西都督府,而崔师便是杨广任命漠西都督,只要杨集打赢了慕容卑、扶持大湖区新主,那么崔师和副都督史怀义以三千渭州军为基,正式在大湖区成立漠西都督府,从军事上,对大湖区进行掌控。

    “这是必须的!”杨集说道:“大湖区如同关中一般,东边是于都斤山山脉、西边是金山山脉,北边是两大山脉交汇,而南部,则是豁口稀少的金山余脉,所以说它易守难攻亦不为过。其内部地势平坦、沃野千里,所以被步迦可汗当作核心之地来经营。如今步迦可汗虽死,但是东/突厥的启民可汗、薛延陀的乙失钵尽比垂涎三尺。”

    介绍到这里,杨集又长叹一声,苦笑道:“当初我和野心勃勃的慕容卑合作过,以为他为了实现他建立鲜卑国的野心,怎么也得依靠我大隋的支持,不料处境稍微好一点,便企图脱离我大隋的掌控,可见异族是真的不可信,如果再扶持一人,其结果也是这般,但如果大湖区的军权被我大隋掌控,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我大隋王朝在大湖区保持军事上的存在,东突厥、薛延陀便不敢进攻和占领这片富庶的地区、两者也无法连成一片,同时还能威慑两者,使其在进行什么军事行动时,心有顾虑。”

    “大王若是打赢这一仗,使南接凉州的漠西都督府成立,便彻底扭转中原王朝和北方异族的关系,使被动防守转化主动进攻,同时,也使战争发生在异域之外,令我大隋王朝不受战火荼毒。”崔师笑着说道:“若是这个战略目的达成,大王必将留名史册。”

    杨集摇头道:“不敢说名留青史,但求问心无愧、但求不再养虎为患。”

    崔师闻言,暗自点头不己。

    杨集年少有为,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战绩以后,非但没有居功自傲、恃才傲物,反而如此清醒,着实是难能可贵,也难怪圣人敢委以重任;若是换成其他年轻人,恐怕早已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了。

    一队在外围游弋的巡哨远远奔来,大声说道:“启禀大王,三十余名羌人部落酋长求见。”

    “有请!”对这些生活在夹缝中的零散部落,杨集也比较了解。

    这些部落计有百余个,各守一片草场生存,大的数千人,小的只有几百人,其中的羌族部落,世世代代在这附近过着游牧生活;在开皇初期,大隋尚未统一,且由于突厥汗国异常强大,隋军很少达到这里,这便使他们受到突厥人沉重压迫,每年被迫缴纳大量税羊以换取生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