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积压许多的案件得到解决,大量田产、地契、钱粮被分到百姓和苦主手中的时候,凉州州牧杨集的名声也在与日俱增、日益暴涨。

    不错,正是暴涨。

    这种暴涨的名声、声望,既不是杨集打败突厥数十万大军、也不是斩杀步迦可汗换来的,而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得到百姓真心拥戴。

    而作为最直接的执法者,萧瑀虽然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可是每当看到百姓代表笑容可掬的离开,心中便涌出浓浓的幸福感、责任感、使命感。

    如今凉州的情况,让萧瑀不由得想到了周武帝宇文邕改制,当时他还是婴孩,且又生在南方,对于宇文邕改制之事,多数是听说而来,只不过他虽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身为凉州的执行者,他不只一次研究过那场声势浩大、动摇北周国基的改制。

    当他拿北周改制与凉州的‘依法治民’相比,感觉两者有点像,但却又不是,他觉得杨集现在所事情,是周武帝改制的“加强版本”。

    毕竟周武帝改制到后来基本失去了秩序、失去了控制,而如今的凉州则不同,原因是杨集的一切做法并且凭空设想,而是在律法的框架之内行事,一切以大隋的律法为准绳,若是百姓明敢诬告某个人,也要承担相当的律法责任。所以杨集的做法在最大限度上发挥百姓力量的同时,又不至于让社会秩序失去控制。

    这也是刚正不阿的萧瑀得以在凉州混得如鱼得水的原因所在,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萧瑀说的张定煌,令杨集忽然想起了一事,张定煌的妻子张索氏去年在反腐最厉害的时候,准备走夫人路线,企图将他们的女儿拜在萧颖门下、亦或是王府门下,只是萧颖警觉的推辞了,当时杨集听萧颖说到此事时,便觉得长期担任瓜州长史的张定煌有问题,只不过后来杨坚病重,来不及处理追究此事,如今再萧瑀一说,便觉得那家伙和他的张氏、岳家索氏问题不小。

    杨集想了想,又问道:“敦煌六大家族难道就没有什么动静?”

    萧瑀摇了摇头:“六大家族安分得很,未见他们有何动作。”

    “是了!”杨集微微一笑:“当初他们可是被我和麦铁杖讹诈了六层田产、奴隶,自然不敢有所作为。”

    杨集又处理了一些公务,又问了军事上的部署,这才离开府衙,便打道回府。

    乘马离开府衙,绕过了地标假山,杨集脸上的笑意才慢慢消失,扭头问道:“天门凉州分堂的人什么时候可以到达瓜州?”

    “回公子,分堂的人是以行商的名义于敦煌立足,所以货物较多,若是不出意料,四天后将会到达张掖!”

    回答杨集的人是死士副首领姜元辰,姜元辰四十余岁,同时也是天门凉州分堂的堂主。这货平时总是沉默寡言,给人一副不苟谈笑的模样,杨集不说话他绝开口,杨集问什么他就答什么,绝对不会挟杂一点他的猜测或分析,是一个三脚蹬不出个屁来的人物。

    杨集一开始还以为这是性格使然,直到在删丹军马场附近,偶然看到他和其他几名侍卫在指点马匹,他那滔滔不绝的样子绝对是一个话唠。杨集侧面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父亲杨爽在世之时不喜欢手下聒噪,也不喜欢手下向他提出任何建议,姜元辰以为他们父子是一个性格,所以不怎么说话。

    杨集也懒得向他解释什么,作为一个死士副统领和情报收集人员,话少点并没有不好,杨集虽非独断专行的人,却也不喜欢身边有个有事没事的就冲他唠叼的话匣子。

    “四天之后?”杨集吁了一口气,他本想让天门凉州分堂入驻敦煌后,将六大家族也拖入瓜州长史张定煌案件中,看来是赶不上了。

    “是!”姜元辰应了一声。

    杨集沉吟半晌,便向他吩咐道:“另外安排一些入驻瓜州,努力收集六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