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一堆堆篝火,使帐内温暖如春,不受外面风雪的袭击。

    牲口的棚子、圈子也被保护了起来,但是在这个漫长的寒冬里,还是冻死了一些牛羊马匹,不过对于这支大军而言,这么一点微量的损失,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中军大帐之中,麦铁杖和薛世雄、钱世雄聚集了麾下一众武将举行了开春以来,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会议。

    早在杨集离开凉州,前往关中之时,令各州以防御为主,然而杨集回到关中以后,经历了太多的事,他无暇他顾之下,便对凉州便放养了。好在凉州各州刺史、总管皆是文武双全之士,再加上也没有什么外敌胆敢挑衅如日中天的大隋,凉州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变故。

    薛世雄、麦铁杖等将无仗可打,便拾起了鄯善检校刺史、且末检校刺史之职,干起了文官之事;当他们按步就班的将凉州制定的各项制度运用在鄯善和且末时,两人意外的发现,鄯善和且末的政务竟然被他们玩转了。

    在这近半年的时间内,鄯善和且末已经走出了战争的创伤,说是日新月异也不为过。薛世雄和麦铁杖在凉州州牧府的支持下,主要是办成了三件大事,件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首先是恢复了丝绸之路。

    鄯善和且末之前属于吐谷浑的领土,而吐谷浑又与西边的高昌、焉耆、龟兹、于阗、铁勒契苾西支契苾歌楞部为敌,所以丝绸之路南道的西段早已中断,让鄯善和且末百姓损失极大。麦铁杖和薛世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丝绸之路,以大隋王朝的名义和西域各国通商。丝绸之路的的重新打通,此二地也渐渐繁荣起来。

    其次是春耕,大隋王朝边军施行的是府兵制、屯田制,所以军中将士都是精通耕种之术的农民。两人均分田地之外,便让一部分农民出身的士兵指点鄯善和且末百姓如何开垦、如何引水、如何种植,并以大隋最新的耕种技术为地方百姓谋求生产,让百姓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三是办学。凉州大学创办以后,有许多寒士仰慕二刘之名,千里迢迢的跑到凉州听讲,所以凉州不缺四门学、县学的老师,而这些寒士,眼见学堂教师也是一份‘铁饭碗’,很难入仕他们,在二刘的号召下,纷纷跑到鄯善、且末、西州、伊州、庭州、瓜州教书育人,颇有一种知青下乡的架势。

    对于刚刚成为大隋子弟不久的鄯善和且末百姓来说,他们十分缺乏安全感,最需要的是‘新主’的认同,当官府说他们的子弟如果学有所成、如果才华横溢,也可成为大隋官员、大隋宰相之时,一颗便安定了不少。当简陋的学堂一开,便纷纷将子弟送入学堂学习。

    等麦铁杖、薛世雄办这三件大事,推动了鄯善和且末商业、农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保障了地方的安全,可谓面面俱到,加上鄯善和且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何不能一日三变?

    而百姓是现实的,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一日三餐、在意的是自己赋税轻重与否、在意的是安全与否,至于统治者是姓杨,还是姓慕容,都与他们无关。

    与当吐谷浑子民相比,隋朝子民不仅赋税明确、赋税低,连子孙后代都能与传说中的大贤‘同台竞技’,争取官位,所以当他们看到官府的承诺一一兑现以后,他们的心,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大后方的稳定、日益恢复,也使薛世雄、麦铁杖松了口气,逐渐将重心重新转到军事之上。

    这近半年的时间以来,吐谷浑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按照杨集等人原本的计划,慕容兆带着本部回到吐谷浑以后,以为会发生一场龙争虎斗,然后以慕容兆惨败而告终,毕竟双方实力相差巨大,慕容伏允在隋军没有动作的情况下,要收拾损兵折将、士兵萎靡的慕容兆部,根本就不在话下。但慕容兆竟然严格遵照了杨集给他画的饼,当他从当金山口入境以后,直接带着本部士兵奔向了南方。

    慕容伏允本想将慕容兆诱入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