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靠拢。

    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谷浑士兵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而南面森林的伏兵这时也源源不断的出来了,只要相对于北方这支军队,他们却保持着比较整齐的阵容,而且人马似乎也没有什么损失。

    这两支军队之间的距离大约只有三里左右,可就是这三里左右的距离,却是韦云起能不能轻松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他要是在南方这支吐谷浑军支援之前,将慕容铁刃干掉,那么他就赢定了。

    一队队仓惶的吐谷浑士兵就在他们眼前奔过,等那支保持完整的军队相距他们只有两百步之遥时,韦云起慢慢的抽出了战刀,他用战刀指着两百步外被士兵簇拥着的吐谷浑主帅,对身边的权旭说道:“那就是吐谷浑军主帅慕容铁刃了,你要是能够将他诛杀,这一战我就记你首功。”

    权旭出身于秦州将门权氏,原是甘州军的一名斥候校尉,在大同城外的战斗中,辅助阴世师立下了大功,使他们取得了歼敌五万的辉煌战绩,同时也振奋了大同城军民的军心,坚定了大家坚守到底的决心。权旭也因这场大战被杨集看中,并提拔为中郎将,之后又被安排去伊州历练,他武艺高强、能开两石弓,而且能在马上左右开弓、百发百中,是杨集重点关注的军中新锐之一。

    杨集为了让韦云起更好的完成任务,便把斥候出身的权旭派到了其帐下听用。

    权旭听了韦云起的话,只是应了一声,便用猎豹一般的眼睛盯住了前方的慕容铁刃,韦云起见他不惊不喜,心中不由得高看几分,眼见敌军越来越近,他战刀一挥,下令道:“杀!”

    刹那之间,号角之声响彻天地。七千名战士俨如溃堤的洪流一般的冲下山丘,向仓惶西撤的吐谷浑乱军席卷而去。

    突如其来的隋军使吐谷浑士兵措不及防,他们本已被“神罚”吓得六神无主,而且又失去了战马,再加上不知敌军到底有多少,所以大多数人都只想逃命。

    隋军飞驰而至,如暴雨一般的箭矢将吐谷浑士兵射倒在地、惨叫连连,仅只数十个呼吸之间,放了三箭的隋军士兵便杀进敌军群中。

    这些羌人组成的队形虽然没有正规军那么整齐,但他们严阵以待,进攻的队伍并不混乱,他们百人一队,在已经更名为旅帅的百夫长的率领下,在吐谷浑军乱兵丛中毫不手软的奔驰杀戮,他们宛如无数把锋利匕首,将吐谷浑军撕得四分五裂、七零八乱。

    慕容铁刃在五百亲兵的保护下,拼死向北逃窜,尽管他知道敌军人数不会太多,但他无法控制已经混乱的吐谷浑军,更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此情此景便是慕容吐谷浑、慕容叶延、慕容权洛干等等英主复生,也回天无力了,他心头滴血的大喊道:“速令涉甘反击!”

    涉甘是埋伏在南边树林的万夫长,此时他们还有战场东南方的三里之外。看着从山内冲出来的伏兵,他顿时心急如焚的命令士兵全力反击,他亲自率领两千名骑兵飞速赶来营救主帅。

    月光之下,顿时呈现出一幅极为壮观的景象,只见数千名吐谷浑乱兵在混乱中仓惶逃命,他们心寒胆裂、无心应战,隋军在乱兵丛中追赶杀戮,杀得伏尸累累。他们追出五里左右,便将这失去战马的一万名吐谷浑士兵杀了超过七成之多,而在两三里外,另一支万人组成的吐谷浑军却在后面拼命追赶。

    这也是韦云起经验上的缺失,如果换成一名沙场宿将,在明知敌军咬在后面的情况下,定然不会全军出动,而是分一支奇兵埋伏在中途,杀敌方援军一个措手不及,而敌方援军的注意力都被前方战场吸引住了,中招的可能性极高。只是这样一来,杀敌的效果也会大大的降低。

    再从当前的形势上讲,韦云起的决定似乎也没错,他是准备将吐谷浑的所有士兵一口吞,再以侥幸存活的敌军士兵缓冲授军的速度,反过来又借援军铁骑消灭侥幸存活的溃兵,而且当下也具备这些条件,所以他集中全部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