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止。

    况且杨坚当初向山东士族妥协废学,已经大失寒士之心一次了,若是听信世家门阀之言,朝令夕改的执行什么禁书令,必然令渐渐靠拢过来的寒士、好学的底层百姓,对大隋皇族彻底失望,及至于彻底绝望。隋朝要是失去了这么多人的拥戴,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皇族与世家门阀斗争是不进则退的逆水行舟,哪怕再难也要咬着牙、坚持走下去。

    事情说到这里,杨集已经没有兴趣再谈这个问题了,他摇了摇头道:“我们现在都是凉州的官员,说这些事关大战略的事情没有半点意义!”

    高颎长叹一声,自言自语的苦笑道:“老夫何尝不知不进则退的道理?只是大隋王朝耗尽了老夫毕生心血,老夫对这个天下怀有极深的感情,真的不想看到世家门阀在激进政策的步步紧逼之下起兵造反,使这繁华盛世毁灭于旦夕之间。”

    “高公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有些事情避免不了,在进行途中有些阵痛在所难免。”杨集转过话题,说道:“我们还是说一说我们分内之事吧。”

    高颎打起精神,苦笑道:“我这个凉州长史百事不管,你要我说些什么?”

    “那你究竟还当不当这个长史呢?”杨集十分的直白的说道:“你占了长史之职却又不办事,纯粹是上了茅坑不拉屎的典范,依我之见,你还是别干了,对谁都有好处。”

    “你这么说,我还真就不让了呢!”高颎气得脸都黑了。心说我高颎虽说人老了、相位也没有了,可我好歹还有一身治国才学、治国经验、治军本事,别说是区区一个总管府长史,就算是你的大总管之职让给我,我也干得比你小子好。我都这样屈尊了,你小子非但不知老夫好,反而还挑三拣四、嫌弃上了?

    这到底是何意?

    “不是我嫌弃你,而是你老人家不但阻挡了其他人的晋升之路,还影响到凉州总管府的办事效率,许多事情,都绕不过这个长史啊!”杨集向高颎退让了一步,继续说道:“既然你不打算让出来,那我让圣人设立一个检校凉州长史好了。”

    高颎神色稍缓,点头道:“这才像句人话。”

    杨集讪讪一笑,问道:“高公觉得我那帮属下之中,哪个比较适合当检校长史?”

    高颎毫不犹豫的说道:“杨善会、韦云起都行。”

    杨集好奇道:“为何不是虞世南?”

    “虞世南字写得相当不错,可是政务水平却不行,他这个人吧,说好听点是耿直,难听点就是迂腐不化,另外一个萧瑀,也是一模一样的脾气,这类人负责律法倒是不错,但绝对办不好政务,只因总管府长史相当是一个宰相,需要兼顾十几个州的政务、官场关系,他们这脾气做不好面面俱到。”高颎沉吟半晌,继续说道:“我倒是虞世南的胎兄虞世基十分厉害,此人未来的成就,绝对比虞世南高出无数倍。”

    “我明白了!”杨集微微点头,萧瑀自不必说,虞世南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交待给他的事情,他能帮你办得妥妥当当,但是如此一来,也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岂能与可以左右朝堂的虞世基相比?

    “与韦云起相比,杨善会又更合适一些。”高颎不待杨集询问,便解释了起来:“我不是韦云起比杨善会差劲,而是韦云起属于关中韦氏旁支子弟。韦家虽然是关中士族,可实际上与关陇贵族有着千丝万缕,就算将韦家划入关陇贵族也不为过,如今圣人正在打压关陇贵族,你贸然将他推荐上去,对你这个世家门阀之首敌没有半点好处。此外,晋王妃、豫章王妃尽皆出自韦家,如果你推荐韦云起,政治倾向太过浓重,过早在这方面摆立场,百害无益,老夫便是最好的例子。而杨善会是弘农杨氏的旁支子弟,多少与你们皇族有那么一点关系,你推举上去没什么问题。”

    杨集心想姜还是老的辣、酒还是陈的香,这番认识、见解,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