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高颎解释和强调完毕,才将刚才的话题继续说下去:“如今的博陵崔氏,处于墙倒众人推的惨景,所以出力的世家门阀不在少数,谁从中得到好处、谁就是出力的人。现如今,博陵崔氏恐怕恨透你了。”

    “我无所谓的!”杨集笑了起来,说道:“谁获利最大?”

    “清河崔氏!”高颎幸灾乐祸的说道:“五姓七宗之中,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虽然分割太久,但毕竟是同一家人,所以他们在竞争第一士族之余,也有同气连枝、同进同退之谊。可即便如此,两者亦是有所区别的。”

    杨集微微点头,对于二崔的区别他还是知道的。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分割之后,博陵崔氏处于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的包围之中,往哪边发展都受制重重,他们进军的主向方向是西边的并州,与衰弱的太原王氏竞争并州北部,但却遭到了与王氏关系好的卢氏狙击了固有的地盘,于是博陵崔氏跳过了河北,改向青州、兖州方向发展,而这里,恰恰又是清河崔氏的固有地盘,所以两者在利益述求方向出现了巨大的纷争。所以清河崔氏在博陵崔氏名望大减之时,吞食博陵崔氏地盘的举动无可厚非。

    虽然最终还是落入了崔氏之手,但博陵崔氏毕竟是另外一宗了,他们岂能原谅清河崔氏的落井下石之举?而二崔本就存在的矛盾和裂痕,极有可能因为这场利益之争进一步扩大。

    或许,这就是杨坚给予清河崔氏大蛋糕的原因所在。

    “不过接下来的角逐,不在关中、不在大兴,而在天下了。”高颎又补充了一句。

    “天下?”杨集不解的看向了高颎。

    “嗯!”高颎点了点头,说道:“书籍流通于关中,只是一步障眼法罢了。”

    “高公这话是何意思?”杨集作为书籍流通的罪魁恶首,也不知道到什么障眼法,对高颎这番话更是听得一头雾水。

    “书籍流通于大兴城,是让世人知道活字印刷术、油墨的存在以及功效,接下来,才圣人下真正的杀招,到时候,就算他们将东市西市、乃至大兴城一把大火烧了,也回天无力了。”高颎冷笑着看向门外。

    杨集不满的看着高颎,皱眉道:“高公这话,说得越来越玄乎了,你能不能一次讲完?”

    “大兴印制书籍的状况,只是圣人的一个幌子。我认为圣人的真正用意是通过这番风浪将印刷术和油墨的工艺流向民间,只要有手艺的工匠们有个了这个理论,又见到竹纸和草纸书籍大行其道,便都可以做得出来。而当初派往各地的商队,可是带了不少范本离开的。”高颎很满意的看着杨集脸上渐渐惊愕起来的表情,继续说道:“这书籍的价值已经无需我来多说,大兴书店的盛况卫王你当看到了,当这些东西连小作坊都能做的时候,卫王觉得世家门阀还在推崇的禁书令有何意义?”

    “这书籍供不应求,价格方面并没有减少多少,世家子是可以买,但是大多数普通寒门弟子可没这个财力,而商人逐利乃是本能,各地又因为缺乏足够监管力度,定能使大量的书籍进入集市,当市场之上的书籍出现供大于求的时候,只会让更多寒门士子、怀有向学之心的贫民子弟读得起书。而有了这些前提铺垫,日后于各地重启三学,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了,这是一招算准了人性的釜底抽薪之计,圣人玩这釜底抽薪玩儿的是越来越溜了。”

    “高公所言极是!”杨集感觉高颎把事情想得太多了,貌似是自己和杨坚都没有想得这么多,只好说道:“书籍这块儿如果放开了,短时间内确实是产生暴利,但等到书籍泛滥的时候,这暴利自然就没了,毕竟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确实如此。”高颎点头道:“大兴城的书商、店铺、商业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简单来说,就是大兴城的商界成了十分明显的特权阶层,而朝廷、官员从原本的财富分配者,变成了创造财富者,这本来就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