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未必像杨集这么耿直了。

    而且别说以后了,现在就有一个不听父亲之令的杨谅了,以后那还得了?所以将固定的大总管府,改为战时设立、战后收权的临时机构,实在是势在必行的利国利民之事。

    “你可有详细方案?”杨坚沉声问道。

    “当然没有了。”杨集很不负责任的说道:“这只是我的想法和建议,反正我个人觉得相当好。至于临时大总管既不影响作战、又于国无害的制度,还得你们去斟酌和制订。固定的行台尚书省也是如此,它将涉及到区域划分、权力大小、权限多少、监督约束等等问题,这也要你们找人去搞。所有这些,都跟我没有关系。”

    杨坚差点气笑了,手指着杨集,嘴皮哆嗦却说不出话来。

    随随便便提个建议,自己却半点想法都没有,然后就让老子去搞,老子这个皇帝都要给你跑腿,和着你小子比老子这个皇帝还伟大?

    这他娘的是哪门子道理啊?

    杨广看到老爷子气得浑身哆嗦,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无语,给老爷子斟了一杯茶,说道:“阿耶又不是不知他的秉性,何必跟这家伙一般见识,气坏了身子不划算。”

    “我不生气,我一点都不生气。”杨坚长长的舒一口气,饮了杯茶润了润喉咙,努力将胸中火气压制下去了。

    要是再跟这混小子计较下去,自己非得被他气死不可。

    “阿耶,金刚奴的想法倒是不错的,具体方案可以交给内史省草拟,然后再拿来商议。”杨广沉吟一下,又说道:“伊州和庭州处于草创阶段、突厥汗国刚刚分裂,使形势本就复杂的凉州更加复杂,如果把凉州总管府降为政务为重的行台尚书省,既威慑不了吐谷浑、西突厥、薛延陀、大湖区各部、西域各国,也不利于大隋对伊州和庭州的统治。况且胡人畏威不怀恩,所以我认为以军代政更适合凉州,现阶段还是以大总管府统治凉州为妙。”

    “那就这样吧!”杨坚看都懒得看杨集一眼,直接当他不存在,继续向杨广说道:“杨金刚奴的述职报告中,最让我心动的有两点,首先是他建议把受灾百姓迁徙去伊州、庭州开垦农田,从而在实质上控制这两州,然后以此为据点,步步为营的向西域扩张,这比汉朝只驻军的安西都护府稳健,并且可以减轻大隋人口增加、农田不足的压力;今年,先把城外的灾民送过去打下基础,如果那里确实适宜耕种,那么我们在未来的五年时间内,从人口密集的地方选取四五十万户,陆续向凉州边陲州迁移。其次是‘要致富先修路’的建议,我觉得这建议相当好,所以我打算修条通往边境的直道,以缩短大兴城到伊州、庭州的距离和时间,加强朝廷对西域的控制;闲时可以用来运物行商,战时可以迅速把军队、器械送到边境。”

    ‘大手笔啊!’这两项建议固然是自己提出来的,但是杨集听了杨坚的决定,也不禁暗自赞叹:移民五十万户、修大隋版的“陇海西段”,实现对西域实质上控制,杨坚如此大魄力,想必当年的秦始皇也莫过于此吧?

    这条大动脉若是得以贯通,又可以往南北修出无数条支线,使之成为一条躺在大地的多足蜈蚣,以加强对西西域、南吐谷、北突厥等国的威慑和控制。

    “大伯,我还有一个建议要补充。”

    “什么建议?”杨坚没好气的瞪着杨集。这小子打小就鬼主意多,可是他向来只负责提建议,做事和建议都缺少全局观点,说什么都是轻率由心,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提意见,至于具体方案什么的,一概不管,搞得他这个皇帝都像他的狗腿子一般,可是如果不理会吧,他的建议又确实相当好。

    虽然说有眼高手低的嫌疑,可是满朝文武都提不出来,他却想到了,这就是本事了,至于执行方案什么的,有大把人去草拟。

    “我准备在凉州办学。”杨集把刘焯之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接着又将爵位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