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也想进一步扩大战果,便让他们带着本部精骑追击,两人照着阿史那步度留下的踪迹追去,结果却只牵回了三万多匹驼着粮食的战马。

    却是阿史那步度所带军队,都是一人三骑,当他们听说追兵到来,便把多余的战马都抛弃了,浩浩荡荡的战马堵死了隋军追击之路,当史万岁、杨纶收拢好战马,阿史那步度早已逃之夭夭。

    当他们率军归来,便重新合兵一处,押解着声势浩大的俘虏朝大同城进发。

    一路上,听着张须陀、阴世师等人介绍围绕大同城发生的战事,才知道除了阴世师击溃前锋之战,还在长达数百里的路上,发生了很多人所不知的拦截战,这些战事规模虽小,但却十分惨烈,在战争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寸土必争、死战到底的英雄故事。而从突厥大营到大同城这一段距离更是尸横遍野、臭气熏天,连地上都被凝固的鲜血染黑。

    虽然早已知道这边战争十分惨烈,但杨集也没想到打到这种地步,杨集留在甘州、留在大同城的张须陀、阴世师、刘权、张定和、韦云起、杨善会、李靖等人都是罕见的盖世英才,可是就算这样的阵容依托地利,竟然还打到这种程度,战事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杨集看着满地死尸来不及收拾,便向阴世师、杨善会说道:“阴将军、杨民曹。”

    “末将/卑职在。”阴世师、杨善会连忙策马走上前来。

    “死尸容易引发瘟疫,而将士们也要休息,你二人立即组织俘虏将尸体集中焚烧,此事必须在今天之内完成。”

    古代大战结束以后,通常会有大面积的瘟疫发生,有人说是上天示警、惩罚,然后要求皇帝举办祭天之类的祷告仪式,但这种瘟疫实际上是尸体聚焦过多、不及时处理所引发。

    这个时代也出现了类似理论,许多名医都认为尸体多的地方容易发生瘟疫,只是由于通讯不发达、承载知识的书籍太少,百姓都处于一种蒙昧无知的状态,所以大多数人不知道瘟疫因何暴发,在无知的情况下,便将这一切归咎于上天降罪。

    “遵命!”阴世师、杨善会一礼离去。

    杨集又向王行本说道:“王将军,你率左军、奴隶军协防,若是有俘虏胆敢闹事,或许偷懒逃跑,杀无赦。”

    “遵命。”王行本一礼而退。

    。。。。。。

    随着杨集的回归,这场改变大隋和突厥汗国关系、改变突厥汗国、改变东/突厥格局的战争以大隋大获全胜而告终。

    这场战役,步迦可汗动的兵力足足有三十五万人,最后陆陆续续、零零散散逃回草原的人数不足六万人(包括斛薛苍),余者要么战死,要么被大隋和启民可汗俘虏,就连突厥汗国大可汗步迦可汗也惨在这场战役之中。

    随着代表正统大汗的步迦可汗的死亡,早就名存实亡突厥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突厥,而东西突厥之内,又处于势力横行、战乱频发的乱象。

    但是隋军在这场战役也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在大同城死伤的守军、民夫、工匠足有三万一千多人,加上杨集、史万岁、段文振伤亡的士兵,那么伤亡人数超出了四万人。不过和突厥军、大湖区的惨重代价相比,隋朝这几万人的死伤却是有些微不足道了。

    这一场辉煌大胜,也使此役主主帅杨集名扬四海、威震天下;取得大同攻防战大胜的张须陀、三千破五万的阴世师、两败突厥偏师的段文振也步入名将行列。

    差不多同一时间,乙失钵与贪汗可汗、阿史那怀德爆发了一场相持不下的血战,正当双方即将进行大决战时,鲜卑等部端了大湖区的吉尔吉斯盆地、泥撅处罗可汗杀向了兵力空虚的薛延陀。

    双方各自后院起火,非常有默契的罢兵,捞不到半点好处的乙失钵丢了几万具尸体,灰溜溜的退出大湖区,去与泥撅处罗可汗作战。而贪汗可汗这一方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