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那你的意思呢?

    你看,现在店里还能找得到王谧这个人吗?

    王恭很想赖账,但是,面子却不允许。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

    为了面子,只能掏钱了!

    王稚远!

    你小子,吃我的,喝我的,居然还敢把账留给我!

    …………

    吃饱喝足还没有浪费一文钱的王稚远,跨上马背,悠哉悠哉的往家的方向走。

    从开始的猴急猴急,到现在的悠哉悠哉,一进一出,王侍郎完全焕然一新了!

    经此一役,北府这个香饽饽,又可以在他的手里捧些日子了。

    王侍郎并不贪心,他并不需要十年八年,一切顺利的话,或许再有几个月就成了。

    如果十年八年再把北方城池拿下来,那他王稚远也不用混了!

    他现在所求的,不过是在这比较短的一段时间里,能够和朝廷保持相安无事。

    朝廷如何,王谧现在是把握不准,但是,荆州那边,桓冲是已经可以放心了。

    书信送到,桓冲立刻行动,笑嘻嘻的就把产自荆州的上好硝石大批大批的送到京口。

    桓老将军仗义!

    但是,桓老将军也绝对不是吃亏的人,就算是不占便宜也至少要打平。

    原材料送来了,人才也没有落下,由桓冲亲自挑选的,能够制作火器且能力尚可的工匠上百人,也跟随着运送的队伍,一起从荆州赶过来了。

    又是送原料,又是送人才,桓冲莫不是疯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桓老将军这样殷勤,自然也有交换条件。

    很简单。

    虽然京口荆州相隔千里,但是,桓冲掐指一算就能猜到,京口这边火器制作的技术已经有了新的提升。

    桓老爷子聪明无比,自然明白,拥有技术,比单纯拥有火器,更为重要。

    所以,他开出条件,他可以和王谧长期合作,并且不间断的向京口北府兵提供各种制作火器的原材料。

    能够从荆州搜集到的,就从荆州搜集,搜集不到的,就到邻近的城镇去化缘。

    总归是不能让王谧在原料这个方面为难。

    作为交换条件,王谧必须帮助荆州培训新的工匠,将火器制作最先进的经验,一一传授给他派过来的工匠。

    过一段时间,学成之后,再把工匠送回荆州。

    这样两边都便利了,两边也都得到了好处。

    按理来说,这种事情不应该答应,毕竟教会了徒弟,就饿死了师傅。

    在这个工业水平还不算很高,行政效率有限的时代,如果王谧真的把一代又一代的火器制作的技术全都原原本本的告诉桓冲。

    那不到一年,他荆州部的实力就会追赶上北府兵,虽然,以荆州兵一贯的个性,他们的战斗力应该是无法和北府兵相提并论。

    但是,只要是有了足够的制作精良的火器,搞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毕竟,这是荆州兵的老传统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操作不慎,很有可能把自己扔进去。

    但是,这个回绝,王谧是绝对不会说出口的,至少不是现在。

    桓冲这一次办事还是挺仗义的,回到建康的王侍郎,也没有间断和北府的联络。

    据刘裕的奏报显示,第一批的硝石、硫磺都已经送到京口了。

    这些可都是宝贝,绝对不能放弃。

    当然要收下。

    而那些工匠,毕竟还是要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