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你说这事,怪与不怪?

    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王贞英的眼神就在不远处,直视着她,凝望着她,要是回答不好,说不定连带着自己也会被王贞英怀疑。

    首先,要想解决这件事,就必须先来探讨一下太后娘娘现在的真实想法。

    还是那句话,放与不放,从来就不是一两句话可以简单决定的事,也不是宋轻音能够决定的事。

    还是要看王贞英最后的决定。

    那么,作为在她身边时时跟随的内舍人,在这件事上,宋轻音要做的,就是追随王贞英的想法。

    说到底,这还是人家的私事,虽然也与公事相关,但是,要不要讲这个情面,还是要看王贞英的想法。

    于是,在这件事上,宋轻音决定,要和太后保持高度一致。

    在和她对视了几个弹指之后,她便开了口:“微臣以为,还是不能放。”

    “至少不能直接说,朝廷解除宰辅的幽禁。”

    “仔细说说。”王贞英脸上绽放了笑意,宋轻音心下暗道:看来是押对了。

    “微臣以为,虽然宰辅诚意很足,这一次也表现的很谦恭,大约可以履行承诺,但是,朝廷是朝廷,个人是个人,现在,这个建康城里的人,男女老少都知道,前几天,宰辅刚刚冲出了王府去送别北伐大军,如果没过几天,太后娘娘就把他放了,那只能让建康城的达官贵人们认为,太后娘娘早就是这样想的,只不过碍于琅琊王当时还在建康城,不好动手罢了。”

    “当时说要幽禁,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根本不是真心惩处,现在,有了个机会随随便便就放了。”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太后娘娘在百官之中哪里还有威望可言?”

    “太后娘娘作为女子,执掌朝廷本就不容易,如果在这样关乎家人的大事上拿捏不清,便极有可能落人口实。”

    女子掌权,这确实是王贞英面对的独有的大问题。

    同样一件事,如果说,皇帝陛下的兄弟犯了重罪,现在皇帝陛下力排众议也要赦免他,虽然群臣心中会不快,但是,他们抱怨一段时间,不管他们当初骂的多么难听,最后,他们也只能当做什么也没看见。

    毕竟,朝廷上的大臣,天然的就对皇帝有敬畏心理,知道在很多事情上不能和他硬碰硬。

    一味的忤逆他,最后倒霉的只能是自己。

    但是,王贞英就不同了,身为太后,她可不具备这样的先天的优势。她是女人,就算现在大臣们愿意让她代为执掌朝政,那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事情。

    王贞英的权力并不是天然的,也不够实在。

    作为太后要想获得朝臣们的一致拥护,还是需要让自己符合朝臣们心中贤德太后的标准。

    你呢,按照我们说的去做,我们呢,就会听从你的指挥,这就是女人当太后于幕后掌权的要津所在。

    所以,如果王贞英把王恭放了,从大臣们的角度来看,会更加难以接受。

    他们会觉得,你这个太后不老实,竟然敢将个人私欲凌驾于朝廷的法度之上,简直是胆大妄为。

    我们作为正直的大臣,当然要反对,死磕也要反对,虽然我们拿皇帝陛下没有什么办法,但是我们对付不了皇帝还对付不了太后吗?

    “你说得对,确实不能放。”

    王贞英倒并不是惧怕朝臣们的议论,或者说指责她阳奉阴违,根本就是假装的。

    这都是当然的,只要是她这样做,甚至是,她什么都不做,仍然让王恭关在王府里不能出来,这些议论之声也是不会平息的。

    谁让她和王恭是亲兄妹呢?

    她不论如何做,大臣们也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