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时间线再拉得更长远些,岂止是晋朝,就是更遥远的汉末,这样的事情都是极少出现的。

    不是没有,而是,现状不同。

    汉末丧乱,各方混战,礼乐崩溃之下,会有这样的同室相杀,那是因为世道实在是太乱了,就连应该讲究基本体面的人,都顾上不这些了。

    总而言之,如果是在战乱时代,王恭的行为或许还可以被忽略,不是不应该受到谴责,完全是因为世道太乱,人人都顾不上。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

    大晋的局势如此稳定,有北府兵御外,连战连捷,在王朝内部,王恭掌权,也并没有人要和他争抢。

    即便是殷仲堪有向王谧投诚之意,那也只是一个意思表达,还并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

    王恭又凭什么枉杀?

    他有什么样的权力?随意处置他人的性命?

    难道,他是皇帝吗?

    还是,只是因为他有妹妹在中宫给他撑腰?

    那日从建康宫里出来,王英彦的心情算是平复了些,不论如何,他还算是为殷仲堪争得了一份哀荣。

    但是,接下来的事还要不要做下去,她现在也还是没有拿定主意。

    殷仲堪枉死,这在建康城里,绝对是一件重大丑闻,对于殷氏一族来说,他们若是忍了,那就等于是认可太原王氏果然是一等豪族,就连同属于一个阶层的殷家人,都可以说杀就杀,毫不留情。

    不只是杀了他殷仲堪一个人,就连他的儿子也一样可以杀掉,这不就是灭门吗?

    如果殷家人认下了这件事,将来也不要再建康城里再混下去了,干脆回老家算了。

    反正这座城池里,也不会有人把殷氏一族放在眼里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不能被欺负,什么能忍是福,吃亏是福之类的话,都是骗鬼的。

    只有别人欺负我,我就迎头还击,甚至是,别人还没打上来,我就先跳过去咬掉他的耳朵,这才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做事风格。

    不要看什么太原王氏,什么琅琊王氏,都是一等一的大家族,但是,他们做起事来,秉持的原则也是同一套。

    不要看这个时代的人全都崇尚什么清谈,什么玄学,好像是云澹风轻的看待一切,澹然的很。

    但其实呢,这个时代的人,火气可大得很呐!

    一个不如意就弃城而去投奔异族的,有之。

    同朝为臣一念不和就痛下杀手互相攻击的,有之。

    为了争夺女人,几个大臣展开争斗的,有之。

    这主要是因为,在经历了整个魏晋时期的思想大解放之后,传统儒学的条条框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准则,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松动,甚至是大崩溃。

    这个年代的人,不是不相信儒学,也不是不再研究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多样的世界。

    有的人一心悟道,进山修行,有的人甚至投奔了一些异常的势力,比如在这个年代大行其道的天师道。

    又因为,这个时代社会等级分明,高等世家是绝对要世袭的,而他们的地位也好,都是生来就这样高端的。

    于是乎,这些人天生就有一股傲气,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一切的力量,唯我独尊,哪里需要考虑别人的看法?

    他们从来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敢阻拦?

    也正是这样的脾气,才让这个时代奇葩辈出,远超前代。

    于是,并不是清谈玄学就能拯救一个人的品性,这个时代的人,任性妄为的可多了去了。

    从这个角度考虑,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