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他王谧的声音,只有一种姿态,就是他琅琊王的姿态!

    琅琊王!

    可不要小看这个封号,虽然看起来都是异姓王,普普通通,但实际上,这是异姓王之中的顶流。

    甚至,也是皇室封王里面的第一等。

    忘记了吗?

    当时,先皇司马曜的亲弟弟的封号是什么来着?

    对!

    就是琅琊王!

    在西晋末年,这个封号就是属于曾经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

    于是,到了晋之权柄南移之后,作为自己曾经的封号,琅琊王就变成了司马一族当中,封位最高的那一个。

    因为司马睿自己当了皇帝,琅琊王这个封号就只能转让,这可是他这一支司马氏世袭的爵位。

    只有和司马睿关系最为紧密的人才能够担当,就比如,当皇位传到了司马曜这里,他就把琅琊这个封号交给了自己唯一一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司马道子。

    也就是说,其实,琅琊王这个封号是专属于司马氏一族的,按理说,不能授予他人。

    王贞英此举,完全超出了大晋朝臣的认知,如果是王恭还在,如果王谧的势力还没有那么强,她这样做,绝对会掀起轩然大波,至少,各种口诛笔伐是少不了的。

    而你再看看现在,除了在朝堂上打几句无关痛痒的嘴炮,几乎就没有什么反击的言论了。

    会形成这种默契,说白了,还是因为大晋朝廷太费,王谧又太强了。

    老实说来,桓宣武那个年代,大晋朝廷还是有很多能人的,文臣武将,有一些储备。

    几大世家的子弟,也不像现在这么废,而现在呢,可以说,在司马道子和王恭相继凋零之后,能够和王谧抗衡的人都找不到。

    甚至是,实力相当的人都找不到一个。

    于是,突然转性的王谧就变成了一家独大,没办法,这就是命运,当然了,也是王谧自己一点一点拼出来的。

    即便是他有这个想法,想要争夺大晋朝廷的统治权,别人也不会好心的把权力让给他。

    在他出手之前,北府哪里有那么大的规模,虽然这里的军职也确实是人人想要揽在囊中的差事。

    但是,那个时候,王谧可以非常自信的说,要是让这些世家子弟自己来北府当值,做将军,上战场,他们全都会跑光。

    哪里还会有人真的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来冲锋陷阵,就为了当一个北府的大将军?

    在文臣绝对压制的时代,费劲心力的去做一个武将,还被人看不起,这种赔本的买卖,哪一个头脑正常的世家子弟会去做?

    放着在建康城里悠闲的吃酒,清谈的好日子不过,反而去襄阳、南阳那样的刀兵相接的地方去玩命,是嫌活的太好了吗?

    同样的,其实,这也是桓温看不起和他一样出身世家的同僚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是一样的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那些看不起他,时常称呼她老兵的同侪,不过都是些无能的懦夫,鼠辈。

    到了关键时刻,还需要他挺身而出保护大晋王朝,没有武人,他们这些酸文假醋的所谓文化人,又如何能够站稳脚跟?

    他们哪里还能有这样清闲的好日子?

    结果呢,他们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还反向拉踩,让桓温很没有面子,桓温也是时运不济。

    如果那个时候,北方的蛮族不是那么的强盛的话,也许他还真的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

    现在只能说一句可惜了。

    斗转星移,时间来到了王谧活跃的东晋末年,这个时候,因为战乱频仍,北方好租的势力越来越大,而晋之领土,沿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