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转,王泰已经大声呐喊了起来。

    “杨震,去叫一些泥水匠来,让他们看看,这里怎么筑坝,从那里筑坝,要快!”

    众人目瞪口呆之时,杨震已经翻身上马,向着山下而去。

    “大人,你真是急性子,一刻也不愿意耽搁。”

    铁匠中,有人敬佩地说了出来。

    “这不叫急性子,这叫雷厉风行!”

    王泰摆摆手,看向了燃料,摇了摇头。

    “这煤不能用,要洗过以后再炼焦,然后才能冶铁。”

    这些后世烂的不能再烂的点子,这个时候,还是能登堂入室。

    “洗煤? 炼焦?”

    所有的铁匠,都是一脸茫然。

    就在王泰得意洋洋,准备卖弄一番时,中年铁匠开了口。

    “大人,你说的炼焦是不是把炭放到封闭的炉子里,烧了以后再用来冶铁? 这样炭里面会少很多杂物,冶铁也会好上许多。”

    王泰目瞪口呆,结结巴巴。

    “这你……也知道,你不……会也是穿……”

    中年铁匠点头赔笑道:“大人,小人年幼时跟着师傅,他就是这样烧炭的,所以小人懂得。”

    明朝冶铁技术,并不只是简单的继承前朝,也有不少重要的技术创新,比如这炼焦就是如此。明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就有关于炼铁的记载:“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灭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

    其中的礁,就是炼焦的意思。

    中年铁匠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大人,小人虽然知道炼焦,但这个洗煤,小人没有见过。是不是把煤炭用水冲洗,洗去其它的杂物?”

    “看来,你不是穿……来的!”

    王泰擦了一下头上的汗水,指着中年铁匠,大声道:“这位师傅,高姓大名?”

    中年铁匠满脸赔笑,恭敬道:“回大人,小人刘志高,世代铁匠,不……”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山上铁坊的主事了!”

    中年铁匠话还没有说完,王泰已经打断了他的话语。

    这中年铁匠,是个人才!

    “各位师傅,你们在这山上,一个月饷银多少?”

    铁匠们面面相觑,有人苦笑着说了出来。

    “大人,咱们这些贱民,能吃饱已经不错了,那里还有饷银!”

    “原来是这样。”

    王泰点点头,微微沉吟了一下,对一旁的董士元道:

    “从今以后,铁匠们每人月钱二两银子,吃喝管够,刘志高作为主事,每月五两银子。从今天起,不能饿死一人,不能冻死一人,你可明白?”

    董士元赶紧抱拳领命,肃然道:“谨遵大人军令!”

    铁匠们都是愣了一下,随即和刘志高一起,纷纷跪倒在地,磕起头来。

    “大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呀!”

    “大人,你是青天大老爷啊!”

    王泰赶紧示意,王二和董士元上前,把铁匠们都扶了起来。

    “刘志高,刘师傅,这两座铁炉,每月可炼铁多少?”

    铺面而来的灼热,让王泰微微后退了几步。

    听到王泰问话,铁匠们纷纷上前,争先恐后,刘志高还是率先开口说道:

    “大人,这两座炼炉,每月大约在万斤左右。如果加上西山沟的几座炼炉,每月可在三万斤上下。”

    王泰点了点头。每月三万斤,倒是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