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有些发颤。

    “青山哥,来的是河南巡抚王泰的部下,另外还有济南总兵张元平的人。官府的人说了,要和你面谈!”

    又有一个汉子慌慌张张跑了进来,满头的汗水。

    河南巡抚王泰? 济南总兵张元平?

    “要打就打,他和我谈什么?”

    李青山心头狐疑。听说这王泰是个好官,这让他倒是放心不少。

    “大哥,王泰带了很多粮食,乡亲们都开始领粮食去了,看来队伍马上就要散了!”

    又有汉子跑了进来,脸上都是兴奋,也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

    “别他尼昂一人一句,能不能把话一口气说完?”

    李青山气急败坏,大声呐喊了起来。

    众人还没有说话,外面却响起了洪亮的声音。

    “各位乡亲,天灾不断,黎民受苦。本官奉朝廷之命,前来赈灾。百姓各人各回各家,过往一概不究。灾情自有官府统计,下放赈灾粮食!”

    声音在堂中回荡,片刻,李二才小心翼翼打破了沉默。

    “青山哥,降了吧,最起码乡亲们还能保条性命!”

    李二的话,惹起旁边人的急声附和。

    “二哥说的不错! 青山哥,还是回去吧!”

    老婆孩子一大堆,活下去,才是最真实的。

    运河岸边,看到眼前垂头丧气的李青山几人,王泰轻轻摆了摆手。

    “李兄弟,带大家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李青山看着欢天喜地正在领取粮食的百姓,茫然点了点头。

    王泰的大军一到,数万人立刻就土崩瓦解了。

    “张公子,张总兵,别来无恙啊!”

    看到对面满脸兴奋跑过来的张元平,王泰微微一笑。

    清晨,王泰早早起来。夏日炎炎,睡也睡不着,只能是寄情于工作了。

    统计受灾人口,发放赈灾粮食,设立粥厂,一系列事情安排下来,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天。

    “王大人,番薯稀饭,番薯干,放的也是番薯屁,你就不能有点别的?”

    张元平嚼着番薯干,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张公子,你就别埋怨了,世道不好,能吃饱已经不错了。”

    和张元平说着话,王泰的目光却被运河上的一艘大船吸引。

    王泰向运河上看去,看到一艘大船正在缓缓靠岸,岸边一大群人正在烈日下等候,看穿着,以读书人和官员居多。这些人身旁的仆役手里,都端着各种盒子和箱子,林林杂杂,看样子船上的人身份不低。

    船靠了岸,船上的人却没有登岸,反而是岸边等候的人一个个上了船,紧跟着帘子搭起,船舱中众人分头坐下,那些仆役放下东西,都是退了出去。

    王泰看得清楚,一个居中而坐,三缕清须的五旬儒雅文士,是这船上的主人。

    “元平兄弟,那船上的人看样子有点来头,接船的人这么多。你认识吗?”

    “船上的人,我只认得一个,现为登州右都督,镇守山东海防,此人叫刘泽清,靠舱门坐的那个披甲的瘦高个汉子就是。”

    张元平仔细看了看,幸不辱命。

    刘泽清?

    王泰不由得一愣,立刻想起历史上的事来,目光变的冷峻。

    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入阁,被降职的刘泽清从临清赶到扬州,日具塘报呈报周廷儒,并准备楼船邀周延儒由水路北上。

    周延儒决定从水路入京,刘泽清全身戎服,一路护送周延儒,送二万两黄金作为路费。周延儒进京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