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瓷器甚至可以做成灯具,却有着比玻璃灯更加奇幻的效果。18世纪末,英国发明家威廉华尔森在陶土中加入了动物骨粉。为了获得薄胎瓷温润的奶白色,他又加入了一些铝粉,便出现了骨瓷。

    骨瓷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如玉,花面多姿多彩,在各类瓷器当中属于高档品,价格不菲。

    王泰后世单位“黯然辞职”,很长一段时间,做的就是酒店瓷生意,酒店瓷、家庭瓷,国内和出口,他都是有所涉及,有时候为了交货,长期待在工厂,对日用瓷,尤其是骨瓷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可谓是十分熟悉。

    明朝的瓷器,以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尤其是青花瓷,精美绝伦,享誉海内外。釉下彩、釉上彩、单色釉等,又是明代景德镇瓷器的特色。

    崇祯时期署官款的瓷器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等。民间窑炉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王泰要拓业找银,河南境内彰德府磁州、制陶中心的彭城镇,自然是他的不二选择了。

    募民屯田,挖井造车,这些都是以河南都司的名义,是官府行为。而各个产业,骨瓷、水泥、铁厂、肥皂厂等,则都是私人的产业,私人行为,王泰个人是经营者。

    但这个时候,曹文虎、黄君森这些人,谁也不知道,新上任的河南都指挥使王泰买这些窑炉,到底要做什么?

    而且,看这位都指挥使的样子,似乎是要发挥陕西“二杆子”的愣娃精神,来一场大的。

    彭城镇,各个窑炉的工匠都被他留用,付以工钱,各个窑炉修葺一新,大家却不知道,这位王大人,他到底要造些什么?

    大家虽然好奇,但拿人钱财,只需按照王泰的指使烧窑、试烧样品,不断尝试。

    陶瓷的原料采自附近的山上,粘土、石料应有尽有。而烧窑的燃料,则是改自石炭,洗煤炼焦后的石炭。

    大家不停地按照王泰给的配方试烧,调整,再试烧,直到有一天……

    “铛!铛!”

    手指轻弹,清亮的响声传来,黝黑的脸上全都是笑意。

    灯光下看去,乳白透明,虽没有景德镇白胎瓷的薄如纸,但轻巧、高贵、瓷中尊贵,毫无质疑。

    试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夏日时分,骨瓷研究成功了。

    目前的情况下,王泰倒也不担心会不会配方外泄。釉料的配方,以及骨粉的添加量都是不传之秘,由杨震带人掌握。

    而生产出来的瓷器,还并不能上市。白惨惨的瓷器,如果没有手绘,就达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瓷器再好,也卖不上价钱。

    况且,如果种类单一,设计上没有新颖,就很难打动顾客。

    脑海中浮现出后世的那些器形和花色设计,王泰眉头微微一皱。

    “杨震,你去把瓷器作坊的工匠和画师叫上几个,我有些事情,想要和他们说说。”

    当然是说说,而不是讨论。

    王泰出创意,这些手绘工匠们得以延伸,实施,毕竟,王泰有几百年的阅历和见识。

    “这种牡丹设计,要富贵雍容,高雅大气,大概是这么大,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繁琐,少了太过清冷。”

    彭城镇瓷厂的大办公室里,王泰叮嘱完了一个画师,又对另外一个工匠开始了滔滔不绝。

    “这种茶具,可以是16头,也可以是24头,除了壶,杯碟,还可以配上茶叶罐,茶叶勺子等等。可以用一些典雅的圆柱型,也可以是古典型,这样,我画下来,你可以参考一下。”

    按照记忆,王泰歪歪扭扭,在纸上画下了几种器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