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户食封。郭曜死后,郭子仪六子郭暧袭封代国公,食封一千户。郭暧死后,郭子仪三子郭晞袭封赵国公,还是一千户……

    严格来说,郭子仪的汾阳郡王爵位只是“及身而止”,后面子孙袭爵都是皇帝加封的,也是一代而止,只不过郭家和皇室联姻,不断得到封爵罢了,其间的规矩已经乱了,这也是安史之乱后的怪现状。

    “大王,给予食封,就关西武人来说并非不可接受。一开始最难,但只要坚持不断推行下去,后面就会越来越容易,没人会再胡思乱想,拿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了。”赵光逢说道。

    “天宝年间一户百姓纳租二斛粟、庸六丈绢、调四丈绢、户税二百五十钱、地税八斗粟。”邵树德仔细算了一下,大概一户百姓纳税粟2.8斛、绢2.5匹、钱250文,徭役之类的不算——既然要算食封,自然不能拿税率混乱不固定的这会来算。

    如果食封五千户,按照均田制时代的税率、税制,那么一年可得14000斛粟麦、12500匹绢、125万钱。

    这收入其实还不错了。邵树德是大镇节度使,年俸3600缗(一缗理论上千钱,实发八百),一般的节度使是拿不到这么多钱的,一千多、两千多都很正常。

    以河南绢帛的优质,12500匹绢就价值九千缗钱。如果食封在河北的贝州一带,那更不得了,因为“清河绢”天下闻名,更值钱。

    “殿下,王爵不可滥封,食封已经足以让人满意。”赵光逢提醒道:“另者,五千户稍稍有些多了。子孙袭爵时,最好要十分减二。其实这样可以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立功者,亦可加食封,以百户起步,功劳越大,食封加得越多。再辅以一些荣衔,就差不多了。如果功劳实在太大,赏无可赏,就荫其子侄。”

    当然,以上所有讨论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称帝开国。

    “细节你们再与陈长史仔细完善一下,爵号、食封、降等之类的规矩,要立起来。”邵树德说道:“记住,此为机密,不得泄露。”

    “遵命。”二人齐声应道。

    “既要机密,也不要太机密。”邵树德补充了一句。

    这话说得很矛盾,但赵光逢、谢瞳都懂。

    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