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其知难而退。就算不走,贼见我大军次第汇集,也会降低要求,事情就好谈多了。”

    李公佺、史仁遇对视一眼,大帅这话有道理。便是想要息事宁人,也不能这么一副怂样,那样只会让敌人轻视,以后经常上门索要钱粮,何时是个头?难道像当初给汴州上供一样,年年给钱?

    “大帅言之有理,末将同意增兵博州。”李公佺说道。

    “末将也同意增兵,看看局势会如何变化再做下一步决定。”史仁遇道。

    “吾儿,你有何看法?”罗弘信将目光转向儿子,鼓励他畅所欲言。

    “阿爷,儿以为不用太过畏惧夏人。”罗绍威胸有成竹地说道:“晋阳李克用向我借道,言以前之事都是误会,不愿深究,今愿修好。邵贼与李克用冲突在即,他就不担心魏州倒向李克用么?儿以为,邵贼不会过分相逼,只要把利害关系都讲清楚了,说不定邵贼还会着意拉拢我镇。”

    这就是魏博的看家本领了:反复横跳、墙头草。

    罗绍威这么说,确有几分道理,因为以前邵树德确实拉拢过魏博,但没太过上心,后来不了了之了。

    如今这个局势,邵、李必有大战,魏博的价值就起来了,解决事情可能没想象中那么难,魏博还是有底气的。

    “吾儿言之有理。”罗弘信赞许道:“那么即刻进行动员,增兵博州,同时遣使至晋阳、武水,看看会发生什么。”

    ******

    筹集粮草的行动进行得十分顺利。

    看着塞得满满当当的粮库,邵树德是既满意又不太满意。

    满意是因为将士们效率太高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征集”到了六万余斛粮豆,足够带过来的这两万多步骑两月所需消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因为衙内军五千众昨日进至澶州朝城县,并在渡河北上的天兴军的帮助下,四处摊派,收集粮草,据闻已得三万余斛粟麦,收获不小。

    不满意之处在于还是不够吃,因为定难军来了。

    定难军成军时间很短,还是去年邵树德西巡之时“敲竹杠”敲来的,以河西蕃人为主,战斗力一般般,但马匹众多——这会该部还有约九千骑,却有马近两万匹,十分惊人。

    三万多人马,一个月就要消耗约九万斛粮豆。这么一看,目前搜集到的就太少了,还得继续加把劲。

    “大王,幸不辱命!”定难军军使魏博秋躬身行礼道。

    “好!将士们都辛苦了,今日大酺,敞开来吃。”邵树德笑道。

    “末将这就遣人去传令。”魏博秋欣喜道。

    邵树德笑而不语,随后又问道:“可知我为何不让你等进城,反而要躲在这个荒郊野外?”

    “大王自有道理,末将只管尊奉军令就是了。”魏博秋答道。

    “好!”邵树德拉起魏博秋的手,道:“昔年在朔州收你入帐下,一晃也二十年了。如今看来,当年的老兄弟个个都有才具。”

    当然,这不是真话。

    事实上有些人渐渐跟不上队伍了。他们没有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提高自己,渐渐落后了。

    邵树德一直把当年铁林都那千把个老弟兄全部看作元从,甚至就连后来扩军时编入的河阳三城兵也看作是老兄弟。这些人当然不可能个个有才,他们有的战死了,有的伤残了,有的老退了,但家人都过得不错,富家翁是跑不掉的,这也是邵树德在军中的人品一直十分坚挺的最主要原因。

    跟着大王走,真的有前途啊!即便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人,也能在乡下当个富家翁,如果下一代有出色的子弟,夏王听闻后,也会召到身前亲自考校,看得过眼就收下当亲兵,以后找机会放出去当小军官。如此做法,让人信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