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走,因为高桥马鞍等新装备的发明,使得骑兵可以在马上做出更多、更复杂的技术动作,不用再“下马地斗”了。

    而东汉骑兵也秉承中原肉搏能力强的传统,大量使用长枪近战肉搏。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尚未发明双马镫,骑兵的战斗力还是有所低下。一直到北魏时期,实用的双马镫普遍装备,同时降低了高桥马鞍的后鞍桥,抬高前鞍桥和鞍面,骑兵的双腿可以前后、左右借力,使得骑乘战马近战的能力获得本质的提高。

    东汉骑兵里骑射手也有,主要来自幽州突骑里的胡人,但装备铁甲、长枪进行近战肉搏的骑兵已成为主流。

    (三)魏晋南北朝

    曹操征服乌桓,将其余众一万余落(二十多万口)迁入中原,精选乌桓骑兵编为队伍,仍以乌桓大人率领,征战各方,“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曹操收编的这些骑兵,其实就是东汉年间幽州突骑里的内附部落兵,但他们受东汉幽州突骑影响,装甲枪骑兵的比重已经大为提升,不是传统的草原骑射手了。至于幽州汉人里的枪骑兵,原本是公孙瓒的势力,败亡于袁绍之手后,渐渐湮没,声名不显,远不如东汉时名声大。

    为什么如此呢?不外乎袁绍是与乌桓联手灭掉公孙瓒的,在此过程中乌桓骑兵名声大噪,被曹操注意到了。又或者公孙瓒的势力实在损失惨重,幽州汉人突骑没剩多少了。

    其实说幽州突骑完全消失也不对。

    初平二年,公孙瓒遣刘备领偏师南下,援助田楷拒袁绍,赵云率骑兵跟随。

    赵云的这支骑兵部队,应该就是幽州突骑。刘备十分眼热,“每结纳云”,着意拉拢。赵云后来投奔刘备,刘备“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

    赵云招募的这几百个人,刘备千叮咛万嘱咐不能让袁绍知道底细,“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使“绍不能知”。

    有什么不能让袁绍知道的呢?大概就是这几百個人都是公孙瓒的幽州突骑(白马义从)余众吧。

    西晋时期,重建幽州突骑:“幽州突骑督”。

    司马氏不像曹魏那样对东汉的军队编制避之如虎,他们很大方地恢复了幽州突骑这支刘秀赖以称雄的光荣部队的番号。

    这时候的幽州突骑,仍然是两部分,和东汉一样。边郡汉人突骑成员选入中央禁军,边地也有内附部落兵,东汉时是乌桓,西晋时是鲜卑。

    但怎么说呢,西晋禁军突骑的员额只有一千人,而且幽州边郡汉人突骑在三国时兵源大损,人才严重匮乏,西晋不得不大量挑选鲜卑兵源进入中央禁军。这些鲜卑人到中原当兵后,让司马家的皇子们认识到了鲜卑骑兵的厉害,以至于后来八王之乱时,纷纷派人去幽州招募鲜卑人到中原来当雇佣兵打仗。

    南北朝之时,战乱频繁,幽州突骑主要归于南燕和北魏,南朝则以东汉时颍川突骑后裔为基础组建了淮颍突骑。

    幽州突骑,无论是曹操的乌桓骑兵,还是西晋重建的幽州突骑督,还是南北朝的鲜卑骑兵,其装甲枪骑兵的属性非常浓,走的是正统中原骑兵的近战肉搏的路子。

    骑射手也有,一般是新进入中原的游牧部落,还是草原的传统打法。

    一般而言,与中原交往越密切的胡人,走中原装甲枪骑兵路子的骑兵越多,走传统草原轻甲骑射路子的越少。

    南北朝战争频繁,从北朝来说,因为草原遗风,骑兵最被看重。步兵多为汉人,并不受重视。而且很多时候以饥民为主,训练不足,战斗力很差,屡屡被骑兵冲垮。

    但打着打着,胡人越打越少,各个政权不得不大量启用汉人当兵,甚至以他们为主力,因此步兵越来越受到重视,军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战斗力越来越强。

    为了对付这些越来越难缠的步兵,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