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想想,值得吗?”

    二人似懂非懂,但还是齐齐点头。

    “走,看看军士家人们要住的地方。”父子三人坐上了一辆运粮的空马车,承节和嗣武够着头往外看,邵树德让人往车厢里填了几袋粮,自己坐在上面,将两个儿子抱在怀里,让他们看个够。

    “看见那座山没?草木鲜少,土色皆赤,那叫绛山,出铜。”邵树德指着一座山丘,说道:“国朝铸钱,大凡天下诸炉九十九,而绛州之炉三十,惜现在出铜少了,不过还是不无小补。邵州垣县有折腰山,亦产铜。古来便采铜铸钱,因开采日久,山脊受损,故得名。现已过了盛时,铜应还有,然当地百姓稀少,后面需慢慢恢复。绛州闻喜县亦有一处铜矿,曰汤山,至今还在采。三处铜矿,若全部恢复起来,用处大焉。”

    “那是温泉,又名七星海,永徽三年开有新绛渠,灌田百余顷。为李罕之侵攻后,人烟不存,渠半荒废。为父取来,可安置数百户军士家人。”

    “那是沙渠,又名唐渠,贞观年间广教寺开凿。初很广大,现只给灌田百余亩。为父也不嫌少,拿过来安置几户人也是可以的。若好好整修,说不定更多。”

    “那是绛水,两岸田地就很多了……”

    一日时间内,马车行遍各处,每至一地,邵树德都仔细解说。

    “军队,一定要牢牢抓在手里,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不可轻授于人。有什么好处,不要想着自己独吞,一定要与众人分享,便是普通军士,亦要分润好处。”邵树德继续说道:“人家为你拼杀,所为何来?武夫不懂什么大道理,天子都可抢,士人都可杀,为的还不是钱财功名?你二人的伯父李克用,将马鞭悬挂于柳枝之上,十中八九,如此武力,依然需要军士支持。上位者的力量,在于集众,众心不在,徒唤奈何。便是李罕之那等烂人,手下还有一万多武夫跟着他,骁勇善战,克用用为先锋,屡破强敌。军士们愿意为李罕之死战,可见他也是集了众人之力。”

    “为父今年将赤水、武兴、固镇三军军士家人迁过来,花了不少钱,但这还是小头。明年啃硬骨头,铁林、武威二军才是大头。这事不好办,但一定要做,明白了吗?”

    “明白了,武夫一定要放眼皮子底下看着。”邵承节应道:“还要与他们分润好处。”

    “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邵嗣武补充了一下,说道:“只要有好处,他们就愿意跟你走。”

    “这只是最基本的。”邵树德笑道:“高级一点的,就是威望了。记住,武夫不太懂天下大势,也很桀骜凶悍。以一个藩镇对抗整个天下的事情,别以为他们做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一些高级点的东西来镇住他们了。”

    兜了一圈回到曲沃县后,杜弘徽、赵观文二人已经等候多时。

    天已擦黑,吃完晚饭后二子还要继续学习文化知识。

    这几日讲武去得多了,功夫有所落下。折家武师还在等着,武艺功课也得赶上进度。

    最顶级的学习资源,繁忙的课程安排,还要时时观政、讲武,两位儿子的时间,是真的被占得满满当当。

    “大帅,听望司裴判官有急件送来。”甫一进宫,正打算找萧氏或裴氏耍耍,就收到了急报。

    邵树德不敢怠慢,拆开后仔细阅览。

    幽州山后驻军造反,李克用急率军出征。

    瀛、莫二州勾连王镕,举兵反。

    涿州降而复叛,易定王处存应李克用之邀出兵征讨。

    幽州好热闹!邵树德将信件拍在桌上。

    吞一个大镇,岂是那么容易的。李克用,怕是陷在那里了。

    “来人!”邵树德大声道。

    “大帅。”

    “遣使至河东县,面见护国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