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感不感兴趣,以作交换。”李守信说道。

    “可。”邵树德点了点头,随即又道:“朕听闻,巴格达大部分学者不是大食人,甚至是异教徒。如果可以的话,邀请他们来洛阳,朕会赐予他们想要的一切。财物、宅邸、美人、官爵等等,让他们衣食无忧,可以安心作研究、带学生。”

    “臣明矣。”李守信了解了邵树德的决心。

    前唐非常开放,有大量外国学者居住在长安。

    别人好的,立刻就学习,从来不会觉得他会这个、我不会,而觉得丢面子,故意不学。

    也不会因为人家在某一方面研究得相对深入,自己在这一方面研究得比较粗浅,就出于自尊心,盲目排斥别人,死抱着自己落后粗浅的东西不放。

    他们非常务实。你比我强的方面,我承认,不耻下问,学会了后就是我自己的东西。

    看样子,圣人也是这种人。

    “如果他们这都不愿意的话——”说到这里,邵树德脸上厉色一闪,道:“朕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天灾’。”

    李守信低下了头。

    “天灾”这个词,近年来渐渐流行于拔汗那、怛罗斯等地,以比喻劫掠他们的游牧大军。

    对波斯人而言,游牧大军比夏国禁军更可怕。因为他们完全不讲道理,四处烧杀抢掠,什么令人发指的恶事都干得出来。打到哪里,吃到哪里,抢到哪里,造成的破坏比夏国禁军还要大。

    “第二个任务——”说完这件事,邵树德:“绘制地图,记录沿途风貌,打听下所至之处,附近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范围内,生活着哪些部落,又有哪些国家。关于这些部落、国家的历史、传闻,也可以粗浅记录一番。大食往西,有‘拂菻国’,看看能不能联系上。”

    拂菻是中国对拜占庭帝国的称呼。

    拜占庭与中国是有邦交的。

    贞观十七年(643),拜占庭遣使至长安,献方物(赤玻璃、绿金精)。

    李世民回赠绫绮。

    有唐一代,拜占庭共七次遣使来到长安,最后一次在玄宗天宝初年。因为阿拉伯崛起,后面几次要么托人间接过来,要么派的是民间使团——“大德僧”。

    至于“拂菻”是什么意思,最大的可能是菻读“麻”,在中间传递称呼的时候,传茬了。拂菻可能就是罗马的意思,因为他们的商人对外自称都是“罗马”。

    而宋史曾记载东罗马三次遣使过来,这个可能就不是真罗马了,而是塞尔柱突厥,他们历史上不止一次对外僭称“罗马”,蒙蔽外人,以至于《明史》中直接“疑其非大秦”。

    当然,也有可能是突厥人“拥立”的罗马皇帝。

    《宋史》中称其为“灭力伊灵改撒”,那么此人多半为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的妹夫、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凯撒,他曾经被突厥人“拥戴”,僭位皇帝,并将东罗马帝国亚洲地区城市的管理权交给突厥人。

    罗马人都能多次来中国,中国就不能去那边看看吗?很奇怪,历史上真没有。

    是你腿没人家跑得快,还是怎么着?邵树德认为,还是君主没有这个意愿。

    这不巧了么,现在他有这个意愿!

    交流,交流,一定要多与外人交流,无论是和平的方式,还是武力——不打不相识嘛。

    “第三件事,建立一条可行的稳固商道。”邵树德最后说道:“海路有海路的优势,陆路也有陆路的优势,不能一概而论。而且,这条路线不仅仅可以用作商路,文化、学者交流,更为重要。朕不喜欢闭门造车,更喜欢取长补短。文化、商业交流多了,安西道乃至河陇,就不至于这副鬼样子了,朝廷也能更好地统治这些地区。”

    很遗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