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夏有禁军,有州军,在某些重要的边塞之地,还有镇军。

    镇军待遇不如禁军,但比州军强,现下总共有五镇。

    阴山一带,一镇驻丰、胜,步骑万人;一镇驻柔州,八千人。以新泉军全部、忠武、淮宁二镇撤藩时挑选的藩镇兵精壮,外加新兵组成。

    青唐一带,一镇驻鄯州附近,最初有五千人,多为梁怀瑾从博州招募的信得过的魏博武人,后又在博州、澶州新募三千兵,扩充到八千人,现在则有一万步骑,因为加入了陕州院、郓州院送过去的两千新兵。

    燕山一带,一镇驻濡州,初七千人,后扩充至八千五百;一镇驻妫州,初六千人,现七千五百。他们的老底子是原效节军,即在魏博名声极差的叛兵与原河中藩镇兵,后加入了部分陕州院、灵州院的新兵。

    三大集团总共4.4万边镇军士,现在的战斗力肯定是不如禁军的,但未来怎么样则很难说。整不好,百余年后,大夏王朝的武力担当就是这些人了。

    即将组建的安西镇军算是第四个集团了。

    邵树德初步打算是在各路杂牌中招募愿意到这边安家的武夫——这事不能强迫,至少也要半引诱半强迫——他摸了摸落雁军、奉国军的底,发现来自苦寒之地的人更能接受西州。

    这是好事,但安西镇军不能全由他们组成,还是得来源多一些才行。

    考虑到伊州、西州这两个东疆正州——后世新疆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南疆、北疆、东疆三部分,吐鲁番、哈密便是东疆——农业底子很好,故安西镇军第一镇的驻地将选在高昌,辐射附近的伊、庭二州。

    至于再往西面如何,邵树德还没看到,况且他也不觉得那些久经战乱的地方,条件比东疆好到哪去。也许潜力不错,但潜力是一回事,当下的实力又是另一回事。

    “圣人的事要紧。”听偰元助、廉祐这么一说,阿啜有点怂了,语气也柔和了很多,只听他说道:“办学是好事啊,镇军更是要事、大事,咱们合计一下,商量着来吧。”

    偰元助、廉祐又相视一笑。

    竖子,还治不了你?大家都是梅录,不分高低。将来理蕃院若成为中书省、政事堂一样的机构,大伙还要同朝为官呢,还是做人留一线的好。

    三人看完官田之后,又检查了一下仓库,然后回到城内,坐下来盘点还有多少牛羊马驼,入冬前是否能养好膘,明年够不够支持军需之类。

    总之,一个小朝廷在磕磕碰碰的磨合之中,慢慢运转了起来。

    明天白天有点忙,刚好赶出来一章,先更新了。

    第二更可能要晚上七八点,或八九点。

    以后尽量在阳间时间更新,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