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逾万,以侍卫亲军为主。这是为军属骑兵、银鞍直准备的,他们没有辅兵,需要有人提供后勤服务。

    如此一来,北路兵马将达到十一二万人。

    在草原上不算什么大军,毕竟阿保机动不动出动“三十万”、“四十万”大军西征,但如果考虑兵员质量的话,又非常了不得了。

    五月二十,邵树德还在等待各部选送牛羊马驼过来。

    走北线草原西征,自然不可能再长途转运粮食,只能用纯草原人的路数了,边放牧,边进军。

    各部送来的牛羊,朝廷会用粮食折算补给他们。其实有点吃亏,因为牲畜是生产资料,并不是食物,因此还会额外给一些布匹作为赏赐——都这样了,要是还觉得吃亏,那就说不过去了。

    等待期间,他召集诸将研究了一下行军路线。

    “朕的意思,直趋北庭。”邵树德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大圈,道:“在高昌回鹘的版图中,北庭的统治并不算特别稳固,有时候甚至还会易手丢掉。葱西回鹘、高昌回鹘、葛逻禄人等等,在此厮杀不休,民间积储消耗甚剧,百姓对他们大概也没什么好脸色。王师若出现在那边,攻伐起来不算太困难,较为容易得手,获得第一个立足点。”

    这条路线说起来心酸。

    安史之乱后,河西陷蕃,安西、北庭被隔断在外,当地官员只能借道回鹘控制的草原与长安沟通,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丝绸之路的商人走的也是这条路线。

    再早一些,阁那崛多、宝暹等僧人借道突厥草原,前来中原,走的还是这条路线。

    整个路程大约三千里。前面一两千里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几乎没有任何城池、堡寨等地标性建筑,单调得让人绝望。

    也只有出了原回鹘汗国的西界,进入唐安西地界时,才会看到明显的人类文明建筑。

    “陛下,就这么走吧。末将愿为先锋。”奉国军都游奕使朱瑾跳了出来,说道。

    艹!飞龙军使杨亮暗骂一声,紧跟着站了出来,道:“陛下,自去岁回鹘被击败,溃逃回去后,便已经死了心,不再东顾。如今会盟方结束数日,如果早日西进,贼人定然不备,为我所趁。”

    杨亮的意思,其实就是早日出兵,趁着回鹘没反应过来,先赶路,待他们收到消息并动员好部队时,北路大军多半已靠近他们的边界。

    “臣附议。”铁骑军使折嗣裕说道:“不过要联络好南线大军。于阗国那边虽然已经谈好,但他们若动作迟缓,就没法吸引贼人注意力了。”

    “于阗来不来都没关系。”飞熊军使王崇豪气干云地说道:“甚至没有臧都保的南线大军,光凭咱们一路,也足以扫平回鹘了。”

    “拔野古,伱怎么不说话?”邵树德看向鞑靼三十姓之一的拔野古氏的夷离堇,问道。

    “大汗,臣同意诸位的意见,十余万大军,直接进薄北庭也好,先攻伊州也罢,都没有关系。”

    “野利大虫你的意见呢?”邵树德又问道。

    “大汗,臣……臣附议。”野利大虫毫无主见,直接应道。

    “那就这么定了!”邵树德一拍桌子,道:“大进军,直取北庭!各部夷离堇,立刻回去召集兵马,跟上朕的大军。”

    “遵命!”众人轰然应命,情绪一下子热烈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