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江北有舒州兵渡江南下,广捷军与之战,大败。周德威率军来援,将敌击退。

    寿州朱景攻庐州,他先礼后兵,一番劝说之后,朱延寿举城而降,又打着诛杀逆贼的旗号南下舒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城。江南的舒州兵无奈,向赵匡凝投降。

    到腊月底,秦王邵承节已扫清广陵以北的各处障碍,斩首四千余,并接收了数支淮军的投降。徐温、张颢紧紧掌控着左右牙亲军和广陵城,东院马军指挥使王绾犹豫再三后,选择与徐温、张颢一起投降。

    其余淮军见大势已去,多逃往江南。

    周德威、李嗣源再攻取池州后,迫降歙州,目前在围攻宣州,屡战不克,伤亡有点大。

    朱延寿又劝降和州,唯除州、濠州守军尚在犹豫,不肯投降。

    吴越钱镠也趁机取得了战果。

    苏州刺史杨师厚北上攻常州,三战三捷。

    大将顾全武攻取克衢州,兵围睦州,淮将朱思勍与其战,不利,退守城池。

    整体战局推进十分迅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得了扬、楚、庐、舒、和、池、歙、衢八州之地。淮人从未经历过如此惨败,夏人也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的大胜,直令双方厮杀的数十万大军目瞪口呆。

    目前,淮南一方只剩下濠、除、宣、睦、升、润、常七州之地,且互不统属,各自为战,败亡已是必然。

    后人谈及此战,徐温、张颢二人是绕不过去的。

    淮南灭亡的责任,多半会扣在这两个背主之人头上。至于大夏攻灭全国大部分藩镇所取得的巨大战略优势,会被有意无意澹化。

    如果没人帮他们洗地的话,徐、张的名声估计会遗臭万年了。

    消息传回洛阳后,已经是建极十二年(912)了。

    正旦朝会之上,邵树德欣然接受了群臣的恭贺。

    对他而言,这是迟来的荣誉。

    一般而言,占全了传统汉地,基本就可以称为正统王朝了,史书上不至于给你个割据政权或“伪朝”的称呼。

    何况他还拿下了辽东、河陇,且还是实控的那种,这就更是超越了许多大一统王朝——派遣流官、驻扎军队、收取赋税,是实控的标志,辽东、河陇显然是符合这三大条件的。

    但欣喜之后,看着宋乐缺席的座位,以及陈诚的满头白发,又满不是滋味了。

    “去宋府。”正月十八要巡幸西京,他有预感,如果走之前不见下面的话,或许永远见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