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这种生物,八成以上生活在寒冷的海域。

    在人类开始大肆捕杀以前,北极的鲸并不比南极少。但谁让北半球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地带呢?企鹅都在18世纪中叶被灭绝了,只剩下南半球的,何况鲸?

    后世80%的鲸生活在南半球西风带以南的南极海域,当地渔业资源丰富,能够养活庞大的鲸群。待到南半球冬天到来,南极冰封之后,鲸才会北上进入相对温暖的海域活动。

    北半球的鲸其实也是这个模式。斯瓦尔巴群岛成为欧洲的捕鲸圣地,不是没有原因的。「海豹、海狮、海象、海狗、海狸······」邵树德食指轻巧桌面,默默思索。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捕鱼、捕鲸据点的话,其实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设一个临时修理所,帮着修补、晾晒渔网,加工海产品,然后分门别类,装船发运,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打下渤海国,然后以其人烟稠密的兴凯湖粮食产区为核心,在东边的定理府、定远府修建造船厂,支持这种捕鱼活动—令人欣慰的是,这完全就是近海捕鱼,甚至都不用下海,在岸上一年就能捕获大量的鱼。

    库页岛上有数千条河流,其中相当数量的河流都有大马哈鱼洄游产卵。附近的南千岛群岛上的一些淡水河流,也是驼背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区。

    苏联时期,俄国人每年在库页岛上的河流内捕捉超过一万吨驼背大马哈鱼。

    而在择捉岛上的淡水河中,即便是产量低的年份,也能捕捉到八千吨以上,产量之高,令人咋舌!

    一个小岛内陆的淡水河中就能抓到八千吨,什么概念?相当于几十万只羊的出肉量。

    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根本不需要你投入多少本钱。提前造一些冰窖,捕一个夏天的鱼,然后收工。深秋之时,北风乍起,就可以运鱼回国了,顺风顺水,全程沿着海岸线航行,不需要多高超的技术。

    这种天然的海上牧场,每年收割一次,不香吗?

    「徐卿,明年你们再航行一次。这次多带些船,探查得更彻底一些。」邵树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