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衍那老狐狸发难前和发难后。

    对杨衍那老狐狸发难前的石御史同寻常御史一个样。看着正义直言,实则不过雷声大雨点小,柿子专挑软柿子捏,真要靠御史仗义执言那是真的傻,还不如直接给陛下身边的人递条子求帮忙来的管用。

    可自从石御史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哦不,是良心发现开始为个做烟花的对杨衍发难之后,石御史就不一样了。人好似被这做烟花的火药传上了一般,一点就炸,头铁的很,什么都敢说,要是敢冤枉他的初衷,他就撞柱子。

    这几个月里头撞了两次了,饶是陛下都吓了一跳,每每他开口谏言都温声细语的,唯恐他血溅朝堂。

    如此撞了两次之后,石御史的头越发铁了,什么都敢谏言一番。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七品小官,哪个被人捅到了他面前,他都敢上去硬刚。

    几个月的功夫,石御史便从一个寻常的御史变成了长安百姓心中的石铁头,石青天。有什么不公事,找他就是了!

    有什么不敢惹的麻烦也找他就是了,反正他敢。

    这样跟换了个人一般的石御史倒是真成了青天大老爷,似个刺头一般四处怼人,还扬言不怕死,要生在御史台死在御史台,为谏言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么个慷慨激昂的“陈词”自然惹得百姓更是欢呼不已,对这位难得一见的青天大老爷更是不同了。

    听闻这惹尽朝中上下群臣的青天大老爷这等时候出门连个小厮都不带的,等同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到处晃了。

    如此的大胆义气更令百姓佩服!

    直到这个时候,这些老大人们才回过味儿来:这变了个人一般的石御史虽是把上下能得罪的都得罪了个遍,可哪个当真敢对这愣头青天动手?倒不是没那个本事,毕竟出门连小厮都不带的石御史随便哪家出个暗卫都能让石御史“为大周尽忠了”。

    可到底没有人敢,如此一来,他倒是“为大周尽忠”了,成全了身前身后名,他们这些人岂不就要遗臭万年了?

    这是一招险棋,可来的委实太妙,既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危,还能赢得声名,也不知道是哪个给他出的主意,真真是厉害!

    当然这一招虽然好,却也不是什么人都满意的,毕竟是踩着杨衍上位的,想也知道在那老狐狸不动声色的面具下,心里定是极了恨石御史的。

    可……那又如何?陛下也需要这么一柄随时能够刺穿朝堂的刀啊!

    “这一双天花”闹的这么大,这柄刀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已经开始准备上奏了。

    “不过石御史若是只参徐大人怕是不好,既然骂了,定会一视同仁,连同安国公一起骂。”其中一个老大人叹了口气,蹙了蹙眉,有些忧心,“如此的话,季家难免也要受牵连……”

    “便是牵连也有限。”一旁另一个老大人却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开口看了眼正提着棍子打儿子修身养性儒雅随和的安国公,道,“他这老家伙便是被参,也隔了一辈,毕竟是祖父,子不教父之过,要问罪得问罪到季家老二头上……”

    说到这里,那看出门道的老大人突地顿了一顿,神情有些复杂:原先看着,觉得季家老大是个祸害,季家老二虽然没本事,却也老实,没成想,活了大半辈子了,却是看走了眼。这季家老二没本事是真的,老实却是假的。

    当然,季家如此,同理,徐家自也差不多,一切都得问罪到季家那位二公子的娘身上。

    论理,两家遭得牵连差不多,可其中却有不同。

    “‘这一双天花’可让杨家连过年都不踏实了,旁人家过年挂红灯笼,他家却要挂绿灯笼,而且……这可不是第一次了,你道杨衍再怎么不动声色能忍得下这口恶气?”那个老大人说着眯了眯眼,小声对身旁几个老友道,“徐家那位小徐大人,也就是那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