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攻,文采飞逸者更好,但你的见解独到,才是上上之选。会试中,就当时的时政、农事、民风等问题出题,由考生对答,这就是策论。

    韩度继续说道:“既然说道策论,那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大家,策论有什么特点?”

    扫视了一圈,见无人说话,韩度又笑着问道:“谁来告诉我,策论有什么特点?不要怕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对说错都不打紧。谁来告诉我,策论有什么特点?”

    见没有人回答,韩度又问了一边,可是下面还是一阵鸦雀无声。

    韩度也不再追问,自己解释道:“策论的特点就是,以论点作为文章的中心。问题不重要,你们提出的论点才是关键。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要赢得更多的考官对你文章注意,对你赏识,对你赞许,想与你交往,那就多写自己的观点,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

    当然,不要担心观点会引起争议,不要担心有人与你乱骂,越能够引起争议、引发讨论的文章,越能够加速你的成名。”

    方孝孺听到韩度深入浅出的话,大为震惊。他以往也会要求学子们做策论,但是他的方法嘛,嗯,就是‘所有人每三日做一篇策论给他看,让他点评一下指出哪里有问题’。即便是方孝孺,也从来没有对策论有过如此高度、如此深入的总结。

    韩度的话,让方孝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策论的本来面目。

    方孝孺都有这样的深触的感悟,其他学子自然也是大为震撼。

    韩度故意停顿了几十秒,让大家有个笑话的时间。之后,才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当中一定有人会问,我既然了解这么多,那有没有教你们如何做策论的办法?”

    这句话算是说到所有学子的心坎里了,‘是啊,说再多有什么用?有没有办法教他们如何做策论文章,这才是关键’。想到这里,所有人心里都激动起来,如果先生真的有办法让他们的策论文章突飞猛进的话,那他们任何人都有信心去会试场上走一遭。

    现在,就看韩度教授给他们的东西,能够有多少分量了。

    韩度也不吊他们胃口,直接转身在黑板上一边书写,边说道:“今日我就要教你们做策论文章的一个方法,三段论......”

    “论点,也就是策论文章的题目、问题......”

    “分论点......”

    “论据......”

    韩度一点一点的将当初自己学到的东西,全都一股脑的灌输给众人,也不管对他们合适不合适,他们能不能够听懂理解。

    起初,那三十多方孝孺挑选出来参加会试的人并不在意韩度说的,因为他们原本就学问足够,即便是现在去考,也有把握能够高中。因此,他们开始都是一副淡然处之的态度,能够坐在这里听韩度讲授,那是他们尊重韩度,并不是和其他人一样指望学到多少技巧,以便奋力搏一把会试。

    但是随着韩度由浅入深的讲授,这些人再也维持不住刚才的淡然了。他们陡然发现,如果不学韩度的这些方法,他们的策论将来说不定会在会试上败其他同窗。这还得了?不敢怠慢的三十几人,连忙聚精会神的认真听了起来。

    等到韩度说完,方孝孺神色激动的瞬间站了起来,拍着手赞叹道:“精彩,精彩!条理明晰,正反呼应,没有想到策论文章竟然还能够做到如此鞭辟入里,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不过,这论据这部分,还是靠着他们各自的积累,恐怕并不好写吧。”

    方孝孺现在对三段论表示赞叹,随后又提出一个大难题。

    的确,论据对于这些学子的确是一个大麻烦。他们虽然不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嘛,但是也与之差不多,至少在来到书院之前是差不多的。来到书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