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闻所未闻。

    张毅不知道对面之人在胡扯些什么,不耐烦地撇了一眼李峻,冷哼道:“将死之人,话倒也啰嗦。”

    本想耐着性子探一下对方的来历与虚实,没想到却是个疯言疯语的人。

    张毅不愿再多做耽搁,催马上前,一枪便向李峻的胸膛刺去。

    张毅所使的枪不同寻常,乃是其祖上传下来的蟒纹镔铁枪。

    整杆大枪分量极重,如同一条巨蟒握在手中,锋利的枪头好似巨蟒的长舌,舞动间带着摄人心魄的寒芒。铁枪前袭,竟发出了怪异的呼啸之声。

    望着刺来的长枪,李峻急忙侧身避开枪尖,手中的黑刀也随即向上抡起,将临近的长枪猛地荡开。

    张毅见自己的蟒纹枪被对方挡开,即刻变幻招式。借着枪身上扬之际,他双臂发力,以枪代棍砸向了李峻的头顶。

    李峻见状,赶忙用双手持刀,身子略偏后,将黑刀的刀身迎向了砸来的枪身。

    下一秒,刀枪相撞,震耳的金铁交击声响彻在山峦之间。

    见蟒纹枪被架住,张毅并没有变幻招式,而是将身子略有前倾,双臂再次发力,将手中的铁枪如泰山般压向了李峻。

    张毅的臂力的确了得,李峻从刀身传来的力道上感受了重压。

    在冷兵器的对抗中,无论有怎样的花式绝学,力道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千钧之力抵得上万般招式。

    重压之下,李峻不敢大意。

    他将脚镫狠磕马腹,战马因吃痛猛地向一侧前窜。李峻借势将身子后仰,卸下压在刀身上的力道,继而又将手中的刀身外推,把张毅的蟒纹枪挡在了身侧。

    李峻的这一动作使的流畅,如行云流水。使的也是极为精巧,借势下轻易化解了张毅的压顶之力。这让张毅心生警惕,不由地收起了轻视之心。

    然而,令张毅没有想到,闪到一侧的李峻并没有展开反击,而是大喊:“点子扎手,扯乎。” 随后便拨转马头,向来时的方向逃去。

    张毅不懂李峻喊的是什么,但望着李峻带着一群人转身而逃,却让他觉得有些意外,刚起的警觉之心也消散的无影无踪。

    “他娘的,还以为有些本事,没想到也是一群怂蛋。”

    张毅口中讥笑,向后招了一下手,对上前的副将道:“那些贼人的马匹不错,随我追上去杀了他们,夺了那些马。”

    李秀也不明白李峻喊的是什么,她只知道这是个暗号,只要此话一出,她便要带着三十几名近卫向后撤。

    李峻在后撤队伍的末端,他始终将战马的奔跑速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追赶而来的张毅保持着不远也不近的距离。

    犹如挂了鱼饵的钩子一般,不停地逗引着张毅向前追赶。

    如此之下,不到片刻的功夫,张毅的前军便与后面押解胡奴的队伍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张毅之所以敢如此地大胆追赶,是因为他并不担心身后的队伍会出什么事情。

    那些胡奴各个都被长绳捆的牢实,而且两人一副的枷栲让他们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另外,后面的守卫是五百余名久经战阵的军卒,击溃寻常的山贼野寇应该不算难事。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胡奴的价格虽说可观,但一匹上好的战马却抵得上几十个胡奴。

    这等买卖张毅清楚,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才让他对李峻等人穷追不舍。

    然而,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一正一反,一对一错。

    当要在这两面性中做出选择时,自以为是对的答案往往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即使那个错误看起来微乎其微,但最终也会出现,后世称之为墨菲定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