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徐州四周都是平原,没有大山大河,宿迁到徐州州治彭城这段路没有可以伏击的地方,只有在这不到十丈宽的黄河故道勉强可以截击。晋军敢在楚军到达之前,在上游十里左右的地方筑起大坝,截断水流,希冀使用韩信掘维水败龙且之法败楚军。

    柳霏霏看了眼河道,就知道晋军打的什么心思,顿时对对岸的晋军将领多了几分鄙夷,并派出斥候打探军情。

    两个时辰后,斥候回来报告,上游十里处河道最窄,晋军堵塞河水,并有一个营的兵力驻守。

    柳霏霏点点头,夸了斥候几句,让他继续打探。待斥候离开后,柳霏霏对手下将领道:“晋军堵河水,妄图在我军渡河时放水攻击,诸位有何想法?”

    一个三十多岁的将领讥笑道:“晋军这是把我们当成傻子。当初淮阴侯韩信领汉军与楚军大将龙且在维水东西两岸对阵,采用堵河放水之计击败龙且。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一是龙且心高气傲,不把韩信放在眼里;其二是韩信之前虽有掘河淹营之法,却从来没人水淹行军之策,才得以成功。元帅之才,远胜韩信,岂是龙且之流可比?如何会中这么浅薄之计!”

    这番马屁拍的实在不入流,虽说在场之人都觉得柳霏霏确实不让韩信,但是这般直白的说出来,显然达不到让其开心的目的。

    柳霏霏只是微微一笑,正要说话,却听那将领又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既然晋军想要以水攻我军,我们不防就按他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有四万人,而他们只有五百人守堤坝,若是用一万人攻占堤坝,直如秋风扫落叶般干脆。之后立即向晋军营地发起攻击,大军渡河迎战,此战必胜。”

    武胜军是柳霏霏亲自训练的军队,能做到将军,不但作战勇敢,战功显赫,学识也不弱。起初是她亲自教授,不过只是些简单的兵书、战例。后来岳麓书院建立,从各地招收了很多有学识的人,不但在学院教授弟子,还被柳霏霏请到军队中教习将士。

    原本军人被文人看不起,在文人眼里,武人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知礼仪的大老粗。可是在武胜军中,即便是最下层的士兵,人人都识字、知礼仪。

    其实不是他们想学,一群只想着当兵吃粮的人,哪里想学知识。只是被柳霏霏逼迫,不想学的就逐出军营。武胜军的待遇除了飞棹军、禁军、骑兵等少数队伍,别的队伍与之相比差的太远。为了丰厚的待遇,没人愿意被赶走。当然这是一方,另一方面是将士都很敬佩柳霏霏,她的话将士愿意听。

    这个将领就是被柳霏霏这样逼迫这学出来的,虽然拍马屁的功力弱了点,但是能力是真的有。听了他的话,柳霏霏微笑着点点头,说道:“栾将军,你是想以奇合、以正胜?这与兵书所记载的兵法不合啊。”

    这名将领叫栾长玉,他朗声道:“兵书所记载的都是死物,看看就好,不可全信。真要行军打仗,还要因地制宜。”柳霏霏道:“你这么说,兵书战策都是无用,这是侮辱武圣先贤。”

    栾长玉摇头道:“末将并非说兵书战策无用。只是先贤编著的兵书,只是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所写,也是他们经历的战例分析。但是每场战争都有不同,兵书上不可能一一记录清楚。我的意思是不能以兵书上的内容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战场变化制定相应战法。”

    柳霏霏心下欣慰,这就是她逼着将士学习的原因。兵书要学习,但是不能死记兵书。历史上抱着兵书打仗,最后怎么死的文人不计其数,就是不懂得随机应变。对于栾长玉的表现,柳霏霏很满意,道:“你下去准备,卯时跟着林业将军出发,天亮之前占领堤坝。”

    林业和栾长玉起身接令。柳霏霏又道:“传令各营士兵,没人准备一袋泥土,渡河之时用。林将军,你们得手后立刻派人回来通知,大军即展开攻击。你们之后慢慢赶来即可,斥候已经查明,对岸禁军不过两万人,击退很容易。既然能正面碾压过去,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