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昭若恤回宫之后就与楚王提起称帝之事,楚王其实早就有此心,只是朝臣不提,他不能主动说出来,柳霏霏的提议正中下怀。他并不知道朝中有多少人会支持他称帝,当昭若恤说出来时,心下虽然高兴,还是有些狐疑不定。

    昭若恤看出了楚王的心思,说道:“父王不必忧心,这事霏儿早有计较,所以她让我代为上奏,就是想看看朝臣的反应。而且她已经给朝中几个大臣写过信,通过气了,明日儿臣在殿上奏及此事,定会有人支持。”

    楚王听知已有安排,便放下心来。次日早朝,昭若恤代柳霏霏奏请楚王称帝,立即得到中书令丁思瑾、户部尚书高郁、刑部尚书邬安化、大理寺卿舒俊伦、鸿胪寺卿汪显正等大小十余名官员的支持。这一番表态,有些见识快的,知道楚王有心称帝,正是表忠心的大好时机,立即歌功颂德,支持楚王称帝。中有尚书右仆射许德勋、太府寺卿唐元昊、门下侍中杨钊遂、中书散骑常侍张彦瑶等。除了这些官职较高的老臣,还有官职较低的各部主事郎中、谏议大夫、黄门侍郎、员外郎等。这些人虽说官职低,到底也是朝臣,说话有没有分量先不说,至少能凑个人数,增加声势。

    楚王看有这么多人附和,心下高兴,却强忍着悸动的心,拒绝了这个提议。楚王虽早有称帝之心,规矩却不得不讲。自来劝进,都要三劝三让,最后勉从所请。这样才显得自己不慕权力,是民心所向,才勉为其难做皇帝。第一次劝进,楚王就以无才无德为由拒绝了。

    当然朝臣们也很清楚,这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如今江南之地,除了越国之外,基本已经统一,和中原的夏朝鼎足而立,称帝是势在必行。虽然朝中有人不愿意,也不能直接跳出来反对,若是此时反对,无异于自寻死路。

    不愿意楚王称帝的人,益阳王是其中之一,还是最核心之人。这些年来,眼看着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弱,如今已经完全无法与楚王抗衡。心里想着楚王的位置本来应该是他,被劝进的人也应该是他,本该属于他的东西却被别人霸占,让他越想越生气。不过即使再生气也没用,楚王的势力在增强,而他的势力在减弱,这一升一降,使得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他的岳父,前任吏部尚书葛方周因偶然风寒,告了两天假,楚王就趁此机会将其升为太尉,让原礼部侍郎张万中继任尚书。

    楚国的太尉是正一品,却没有实际权力,只是荣誉官职。这一招明升暗降,实际是夺了葛方周的实权,给他个正一品的位置养老而已。新上任的尚书张万中,原本是益阳王的人,这个安排倒也没有让益阳王愤怒,毕竟他认为吏部还是在自己手里。只是他并不知道,张万中早就看他不是成事之人,暗中倒向了昭若恤。所以当他生气要反对楚王称帝时,反倒是张万中劝他不要起正面冲突,给楚王留下口实。

    益阳王也知楚王称帝势在必行,即使自己反对也无用,便听从了张万中的意见,不但不反对,还要主动支持。益阳王虽然心有不甘,也没有别的办法。

    过了数日,朝臣再次劝进。这次是朝臣主动提议,还由中书省写了一份奏折,联合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共同署名。这次的劝进规模比上次正式多了,人数也更多了。只是这次楚王还是拒绝了,毕竟以往都要劝三次,这才第二次就同意,岂不是让人笑话!朝臣也不多说,只是劝了几句,不答应也就算了。

    这几天,昭若恤找到了礼部尚书章元功和鸿胪寺卿汪显正,让他们提前准备称帝的事宜。虽说楚王还没有同意,都知道是迟早的事,需要提前准备好,不然到时候太过仓促,闹得楚王不高兴,事情就大了。

    楚王自称有熊氏,是上古火神祝融的后裔。中原王朝都是泰山封禅、祭祀炎黄二帝,楚国却是祭祀祝融。称帝这么大的事,自然要提前祭祀祝融,希望能保佑楚国昌盛。祭祀和称帝的一应事务,从楚王和百官礼仪,站立座次到衣着穿戴、规行步矩,使用器皿等,都是礼部负责。鸿胪寺则需要负责王宫内的典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