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杨沅夕把柳霏霏送回家后,才自己回家。次日,柳霏霏洗漱过后,向父母说起要去杨家拜年。柳父母也觉得既然对方昨日主动上门拜访,若是不还礼,就是少了礼数,遂带着礼物前杨家拜会。

    很快,朝廷免朝的七日已过,朝廷开始上朝议事,头一件事就是之前吴粤两国的地方该如何处置。既然两国已经灭国,土地并入楚国,就该重新划定行政区域。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按照夏朝的方式,设定道-上州-下州-县。以淮水以南、庐州以东、太湖以北的地区设为江东道,道治设在金陵;以鄂州、江州等江北地区设江北道,道治设在鄂州;以江州以南,原吴国的地区设江南道,道治设在洪州;以西江为界,西江以东,原粤国的地区设岭南东道,道治设在兴平府,该兴平府为广州;西江以西,原粤国地区设岭南西道,道治设在容州;以原楚国地区设置湖南道,道治设在长沙。以长沙为都城,金陵为东都、广州为南都,北都和西都暂时不设。

    如此,楚国便有六道三都,地盘扩大了至少三倍以上。地盘变大了,随即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人手不够用。之前楚国朝廷管理的地方不大,勉强还能治理的过来。突然之间多出这么多地方,人手不够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于是朝廷大肆网络人才,前吴粤两国的人才,只要愿意为朝廷效力,至少都是七品县令。稍微有本事的就可以提到六品、甚至五品。

    朝中各部也是人手短缺,只有将往年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上榜的一些人找出来,填充到各部任职。昭若恤自从离开王宫,独自开府之后,私下网络了大量人才。此次正好趁着机会,将自己的人安排到三省六部中任职,以为根基。

    自姚彦章死后,尚书省就拓跋恒一人执掌。此时他一人已经撑不起尚书省,只能将他提为尚书左仆射,将许德勋提为尚书右仆射,共同执掌尚书省。将原兵部尚书丁思瑾提为中书令,将原吏部尚书葛方周提为太尉。葛方周已经六十多岁,肯定进不了政事堂,能继续执掌吏部就不错了。不过楚王并不想让他继续执掌吏部,名义上提为一品太尉,实际是夺了他的实际权力。原吏部左侍郎张万中升吏部尚书。

    张万中早已成为昭若恤的人,只是益阳王尚未发现。当楚王将葛方周提为太尉,将张万中提为吏部尚书之后,益阳王居然很罕见的没有生气。

    高郁入主户部多年,却一直都是右侍郎,后来楚王见他功绩很大,是在没办法了才升为左侍郎,始终不愿将他升为尚书。这或许跟柳霏霏有关系,高郁私下抱怨了很多次,柳霏霏都安抚下来。此次各部缺人,楚王实在没办法,若是再不升官,只怕户部工作不好开展,只得将其升为户部尚书。

    丁思瑾升任中书令,兵部尚书的位置空缺,昭若恤趁机奏请任柳霏霏为兵部尚书。本次大量升官,原来的官职都有很大的变动,这些升了官的若是再反对,也没那么理直气壮了。本来昭若恤以为是顺利成章的事,却没想到被楚王按了下来,只升任柳霏霏为兵部左侍郎。昭若恤很生气,想找楚王理论,被柳霏霏劝下。

    朝廷虽然人才匮乏,好在天下有才者不少,愿意当官的也不在少数,只要寻找,就能找到,只是高才不那么容易找而已。

    行政官员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稳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昭若恤拟在全国推行均田制,就是所有的土地收归国家管理,按每家每户按人头分拨土地耕种。这样农民有了耕地,不但有上缴国家的粮食,自己还有的剩,生活好了,种地的人就多了。昭若恤原以为有利于民的举措,会得到柳霏霏的支持。谁知他一说出来,柳霏霏第一个反对。

    昭若恤脸色一沉,很不开心,有不明白柳霏霏为何反对,好奇的问道:“农民有耕地,生活就会富足,不是很好么?”柳霏霏摇头道:“农民有自己的地耕种,当然是最好不过。可是放眼天下,不论是以前楚国的地方,还是新开拓之地,有多少真正属于国家?”

    昭若恤低头一想,好像确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