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五月初八,柳霏霏令大军卯时开饭,然后准备开战。辰时,只听江对岸一声炮响,知道龚进彦已经开始对采石矶外围的吴军发起了进攻。采石矶驻有十万大军,其中周彦华领五万水军驻守江岸。大将杜贞领五万人驻守采石矶内。龚进彦和何永胜分两路,一路由一万水军进攻周彦华的水军;另一路又分成三队分别进攻陆上吴军。

    柳霏霏听到对岸炮响,知道龚进彦已经开始进攻,立即令樊若水开始架设浮桥。浮桥造好之后,樊若水曾在池州试架,至少需要两千多人才能架起。首先是数十人将两节浮桥缚好,将一头缚在安排的石墩上,另一端固定在大船上。每节浮桥十五丈长,两节加起来就是三十丈。

    船舷上有几个凸起的木栓,只要将浮桥木板上的几个孔扣上,第一段的浮桥就完成。长江水 很 深,不可能在江中打桩,所以樊若水就以大船为桩,来固定桥面。只要将大船驾驶好,再抛锚固定,只要不遇到大风浪,船就不会过于漂浮,以此来固定桥面,不至于是桥面晃荡。

    樊若水在很久以前就算计好了距离,每条浮桥的长度,船应该在的地方,都在樊若水的计算之中。船长二十丈,体型巨大,在江面中行驶本容易搁浅。不过樊若水要的正是如此,船搁浅后不易活动,才能保证浮桥的稳定。

    每只大船长约二十丈,可同时架设三条浮桥。一边架设好之后,又将另一边的浮桥固定好,第二艘大船缓慢的向前行驶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普通战船将三条浮桥运送到大船上固定,如此下去,不消半个时辰,就已经到了大江正中,完成了一半的架设。

    樊若水下令快速架桥,对岸有五万吴国水军,若是他们大军过来,难以抵挡。原本吴国上下听说楚军要在长江上架设浮桥,都很蔑视,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自古以来未曾听说有人在长江上架桥,且不说采石矶一段波涛汹涌、暗礁林立,就是那么快的江面,要在上面架桥也绝无可能。

    不但吴国君臣不信,即使楚国君臣听说要架设浮桥,也是嗤之以鼻,柳霏霏军中也有很多将领不相信能够成功。所以对岸的吴国将士,也并未防备。当龚进彦开始由水路进攻采石矶时,吴国水师大将军周彦华就全部兵力用以对付,并未想到楚军真的会架桥行军。

    当他反应过来时,楚军已经将浮桥架设了大半,眼看只有已经不到百丈,周彦华才慌忙抽调三万水军过来阻止。之前龚进彦的一万水军对阵吴国五万水军,已经非常吃力,别说进攻,也只能龟缩在岸边方能保一时无虞。此刻吴军被调走三万,龚进彦的压力陡减,抓住机会立刻组织反攻。

    周彦华此时管不了龚进彦,心想着有两万人对付一万人,即使不胜,也能继续压着打,所以他亲自带着三万人阻止楚军架桥。

    吴国的战船比楚国要好,水师的战力原比楚军战力要强,周彦华很有自信能挡住。柳霏霏和昭若恤从一开始就乘坐一艘战船,行驶在最前面。柳昭二人站在甲板上,时刻注视着浮桥架设的情况。柳霏霏见吴国水师过来,命水师将战船呈人字形在浮桥前面,抵挡吴军攻击,保护浮桥能够继续架设。

    柳霏霏这边大的战船只有两百艘,每艘战船上配备六艘能够容纳十人的鹰扬船。鹰扬船属于轻型船,两头尖鞘,不辩首尾,进退如飞,机动性强。船上配备有弓箭盾牌,适合快速打击骚扰敌人,可以视作水上骑兵。

    战船呈人字形分开,如巨大的箭头将吴军抵挡在外,使得吴军要阻止架设浮桥,就只有先战胜水军。柳霏霏为此次大战准备了三个多月,对于吴军的阻挡自然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她在每艘战船上配备了一架重机弩,有准备了许多陶瓷瓦罐,还有大量的硫磺、硝石、桐油等物。

    吴国的战船很多,呈大网似的向楚军包围过来,想将江面上的楚军围歼。这也使得吴国的战船相距很近,根本无法分开。楚军重机弩的射程至少有三百步,在吴军到来之前,就已经拉上弦,随时准备发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