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九言将衣服重新放回去,沉声出来,又问道:“她穿的什么衣服?”

    “一件蓝色的棉袄,下面是条黑色的棉裤还有棉布鞋。”刘青禾道。

    “这件蓝色的棉袄什么时候做的?”杜九言问道。

    徐氏答道:“这蓝色是她嫁进来的时候我给她做的。箱子里那件灰色的是我去年给她做的,用她爹做棉袄剩下的料子。”

    “她舍不得穿,一直穿那件蓝色的。”徐氏和杜九言道:“杜先生,篮子的衣服都在家里,鞋子也在,她根本不是要走啊。”

    杜九言回头看着刘青禾。

    “我发誓我没有撒谎。”刘青禾道:“我真的看到她和一个男人前后脚走了,然后她一直没有回来,这事我撒不了谎!”

    看过这里,杜九言更倾向篮子是送大壮离开,至于她包袱里提着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她给大壮准备路上吃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昨天推断的,两个人故意造成被人截杀的可能性就不存在。

    回了三尺堂,大家围坐在桌前。

    “只能找人了。”杜九言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任何推断只能是推断。”

    徐氏问道:“杜先生,我家篮子会不会……凶多吉少?”

    杜九言没说话。实际上她感觉也不是很好。

    她虽然没有见到大壮,但是从邻居口中得到的信息,不觉得他是个偏执自私的人,他强迫篮子私奔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排除这个可能,那么就是他们觉得不可能的情况,两个人在土地庙附近,被人劫持或者害了。

    “报官吧。”杜九言道:“请官府找人。”

    徐氏擦着眼泪点头道:“好、好。我这就回家让他爹去报官。”

    下午,徐氏夫妇两人去衙门报官,单德全来问了杜九言调查的信息,第二天就请齐代青发了公文,请沿途的市舶司查问船只,以及和沿途的县衙打了招呼。

    转眼到了小年。

    杭家班去平凉侯府唱堂会,闹儿和花子赢得满堂彩。

    其后杭家班每一场戏,都是满堂客,外地也有许多人托人来请杭家班去唱堂会。

    说起唱戏,一提起来就是杜萤和青翎两兄弟。

    桂王府也忙着过年的年货。

    钱嬷嬷亲自提着包袱到桂王府来,喊了桂王和杜九言父子两个人,在暖阁里开了两个大包袱,“这两套衣服给小萝卜的,一套是大姑姑做的,一套是针线房里做的,来试试合身不合身。”

    一套是红色的,一套是很嫰的鹅黄色,小萝卜还没有穿过这种小姑娘家用的颜色,一穿上惹的钱嬷嬷笑了起来,爱怜地抱着亲了一下脸颊,“这看着,真是个秀气的小姑娘啊。”

    小萝卜不喜欢这个颜色,但是还是彩衣娱亲地炕头上扭屁股逗钱嬷嬷高兴。

    钱嬷嬷又给杜九言两套衣服,她喜欢天青色,两件都是天青色的长褂,但是另外一件镶了青色的滚边,又清雅又好看。

    “我的呢?”桂王伸长了脖子看着空了包袱,从里面找了个四个褥垫,“这什么东西?”

    钱嬷嬷道:“褥垫,你马车上椅子上放着,坐着舒服。”屁股不疼。

    桂王莫名其妙地看了她一眼,将垫子垫在炕上,蹙眉道:“这也太厚了。”

    “软乎,”钱嬷嬷摸了摸桂王的脸,“身体好点没有,疼吗?”

    桂王不解,“我没生病啊。”

    “嬷嬷都知道了。”钱嬷嬷拿了两瓶药出来给他,“出来的时候拿的,你常备着用。”

    桂王一看:痔疮膏。

    “噗!”杜九言没忍住,一嘚瑟笑出了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