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房东五大三粗的,朝着李成一伸手,那意思很明显了……李成这时很尴尬,不为别的,真没有,要说李成别看是个书生,但也是有点谋生的手段的,帮人写个家书,画个扇面的总能弄到点润笔的钱财,可惜他是个心软的主儿,看不得别人不好。

    这不,月初的时候算好的租子钱都一股脑儿的给了素不相识的外乡美妇人,只因那妇人怀中孩子还没断奶,却死了男人,如今孩子浑身滚烫,那妇人也是脚步虚浮,此时沿街乞讨到李成眼前,眼看就是两条人命要玩完。

    这种情况李成怎能不救,身上一共就没多少的铜子儿全都给了那妇人,看着妇人千恩万谢的转身离去,李成心说又得想法儿挣钱堵窟窿了。

    李成并不是个书呆子,也不是迂腐的人,虽说是个读圣贤书的,但也分得清楚轻重缓急,与救两条命相比,躲几天房东又算得了什么呢?

    至多也就是被骂几句的事儿,本来想着过几天赚到了钱再给房东,哪成想,连孔圣人都不帮他,自从把钱给了那妇人之后,李成是一个铜子儿都没再见着过,要不是家里多少还有点余粮,估计他自己都得饿死……。

    那么说李成怎么会穷成这样呢?原来,这李成家里原本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更是一县之尊,可惜就是个死心眼儿,一不留神得罪了上官,来了个抄家问斩。

    好在当时李成他爹突然开了窍儿,事发之前连夜送走了老婆孩子,要不然李成早就被咔嚓了。

    就这样,李成他妈带着他一路来到汴梁城,就想着天子脚下大官多的是,一纸诉状投到了御史台,希望能为李家平反,好沉冤得雪,结果御史台把她们娘俩安安全全的移送到了大理寺,说是这事儿归那里管……。

    然后大理寺客客气气把李成娘俩移送到了刑部,说那边才是管里下边的,我们是管大官的,刑部大老爷果然受理了状纸,然后发回原籍重审,然后就没有然后。

    这里边的弯弯绕儿就连李成他娘这么一个妇人都想通了,可是想得越通,心里越堵的慌。

    在李成14岁的时候恨不过这世道,积郁成疾,撒手人寰!临死前唯一的遗言就是要李成考取功名,为李家平反昭雪。

    李成是个孝子,虽然事发时还小,但是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怎么能不报?知道只能是靠自己,你们不是官官相护吗?那我也当官,还要当大官……志气不小,可现实是锦绣文章写了不少,却次次名落孙山!

    这其中的原委李成多少也想得出,有人不想让他当官!因为李成娘亲去世同年,那杀父仇人升任京兆尹,虽然在天子脚下没有动他李成,可是使点手段对付一下他这么个小老百姓还不是小意思?

    当然这是大是大非的事儿,目前李成也顾不上,只说眼前房东已经有点摞胳膊挽袖子的意思了,李成却真的没钱解这燃眉之急,难道真的要卷铺盖走人?

    “房东别急,这天寒地冻的,先进屋咱们再说可好?”

    “进屋就不用了,你快些拿钱来,我走,你不拿钱来,你走!”

    房东显然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也是,别看这是破草房,可是在这寸土寸金的汴梁城,那也是抢手货,能赚来的钱虽然不多,可蚊子再小也是肉,房东自然不是傻子,这李成也不是一次两次跟他这么玩了,说实话,说起动脑子,十个房东也玩不过李成,他真怕进了屋被李成三说两说的又把收钱的事儿给耽误了!

    “相公,是房东来了吗?今天你还说要明天去给房东送租子,既然房东来了,就让进屋把银钱给了不就正好了?”

    房东一听是个女子的声音,又对李成口称相公,心说这次难道真的错怪他了,这李成撞了大运了?这半个月难道是去娶亲了?种种想法平空就生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