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何教授建立的数字肌肉一样,数字肌肉的精微解剖来自于真实的解剖。

    这说明,这块肌肉不是肌纤维的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通过有序的组织,形成的一块真正的肌肉。

    这些细胞不再是散乱无序的个体集合,而是通过内在的规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结构,他们已经具备自我组织的能力。

    空间导向基因片段已经在发挥作用?

    不然这一切无法解释。

    千辛万苦,使用普通干细胞、畸胎瘤细胞和肿瘤细胞三个模型进行海量的基因片段对比,筛选出来大量疑似基因片段,然后又又寻找各种启动这些片段的方法,经历无数次调整培养的营养液,一次性建立数百个培养期同时对干细胞进行培育,终于看到了曙光。

    如果是这样的话,空间导向基因不仅存在,而且完全按照杨平的假设在工作,它引导细胞按照预设的“图纸”进行三维空间搭建,这才是真正的器官培育的奥秘所在。

    由细胞在离体的人工容器中培育出一个单独的器官,这是人类首次,具备划时代的意义。

    杨平抑制住兴奋,记住屏幕上显示的培养期编号,他跑到培养器器前,戴上手套,轻轻地打开透明的护罩,小心翼翼的取出里面的一块完整的肌肉,上面布满湿漉漉的营养液,它将肌肉托在手里,仔细地观察。

    这就是一块获得肌肉,杨平对这块肌肉做了简单的实验,比如电刺激,在电刺激下,它可以出现正常的收缩。

    跟人体肌肉不能缺血一样,这块肌肉不能够离开营养液太久,这里的营养液相当于人体的血液,为肌肉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如果脱离营养液太久,肌肉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所以杨平又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回营养液中。

    然后按照这个培养器的条件复制三十个培养器,以观察实验是否可以重复。

    不仅实验可以重复,而且这三十个培养器有一半成功培养出肌肉,另外一半实验失败,说明在基于片段的开启方法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带有一定的概率性。

    清晨已经天亮,杨平从系统实验室出来,现在按照系统的新规则,在系统空间里停留一段时间,可以起到比现实睡眠更好的休息作用。

    杨平望着天花板,心潮彭拜,难以抑制住兴奋。

    “老公,你怎么了?”小苏看到双眼放光的杨平盯着天花板,问道。

    杨平稍微控制心情:“没事,太兴奋了。”

    “你——你-——不会做梦了吧?”

    “刚刚是做了一个梦!”

    “要不要帮忙?”

    “能帮就帮一下啰。”

    ——

    上午做完手术后,剩下的手术杨平交给宋子墨和徐志良去完成,中午杨平在办公室休息一会,他要利用宝贵的午休时间继续推进实验。

    自从系统更改规则之后,他在系统空间里不管做什么,都相当于让现实身体获得一次高质量的休息。

    他这次要将系统空间实验室的一些关键数据带出来,进入系统实验室查阅数据后,他将所有数据全部记在脑子里,然后回到现实世界,立刻将脑子里记忆的信息用A4纸记录下来,足足记录了几十页。

    杨平必须抓紧时间在现实中将实验重复出来,以加快课题的速度。

    将所有关键信息记录好之后,杨平认真整理好,然后将实验计划用绘图的方式画出来。

    画完之后,杨平拨通唐顺的手机,让他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办公室,这位刚刚告别温柔乡不久的实验室主任接到电话,跑步来到杨平的办公室。

    “教授?”

    唐顺不知道杨平为什么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