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剩下的正在矫形的路上。

    一张又一张的X片显示在屏幕上,每一个都矫形效果良好。

    除了一个病人出现针孔感染,其他病人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出现针孔感染的病人,只有一个针孔出现轻度感染,拆除外固定后,感染将会得到消除。

    而且这个感染的病人,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对针孔进行定期清洁,擅自对病人进行了淋浴,才造成针孔感染。

    初步的临床实验证明,新技术无论效果还是安全性,都非常好。

    韩主任深深明白这个新技术的价值,他激动万分,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心里庆幸自己当时识人用人正确,留住了杨平,充分发挥了他的作用。

    张教授行医五十多年,从未见过这种科研速度,从正式立项到临床应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完成,中途没有走任何弯路,完全是直达目标。

    哪一个科研成功不是耗尽心血,需要走无数的弯路,最后才能成功。

    而且真正的成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找不到正确的路,碰得头破血流。

    “这玩意真把脊柱给掰直了?”

    张教授不知道是激动,还是高兴,居然冒出一句很外行的话。

    韩主任点点头:“确实,以前我们又是截骨,又是融合,现在这么一个外固定架,三个月给硬生生地整直,每一个节段还完整保留结构和功能。”

    “你说,以前这玩意给四肢畸形矫形时,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可以用于脊柱侧弯呢?”张教授取下眼睛,掏出一块擦镜布擦拭。

    韩主任摇头:“想到又如何,想到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实现起来太难。”

    “小杨,你可以搞更大的课题,胆子再大一点,放开手脚搞,需要什么支持,我们全力支持你,我虽然老了,在这个圈子还是有点面子。”张教授觉得杨平几个月搞出这么耀眼的成果,要是再花更多的时间,是不是搞出诺奖级别的。

    这个脊柱外固定架技术,如果放到以前,术式可以获奖的话,这也是诺奖级别的。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诺奖对成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视更加基础,更加有价值的科技成果。

    “小杨正在计划干细胞培养肌肉的课题,怎么样,打算什么申报上去?”韩主任想起杨平还有一个更大的课题。

    “科研计划书已经写好,我打算不要国家的资金,自筹资金研究,这样可以节约申报的时间。”杨平心里早就对这个课题做了计划。

    如果不需要国家资金,那就简单,只要法律和伦理上没问题,就可以马上展开研究。

    韩主任知道,医院建立的科研基金,现在已经接到几亿的捐款,对于启动这个课题足够。

    何况安宁集团表示,愿意持续为这个科研基金输送资金。

    对安宁集团来说,做慈善资助医学研究,拿出几十个亿非常轻松。

    何况陆陆续续后来还收到蒋百诚、包玉楼、王昌鑫的捐款,现在账面上躺着三个亿的资金呢。

    杨平年纪轻轻,没想到号召力这么强,这么多企业家愿意为他掏钱。

    “怎么,都在?”

    夏院长爽朗的笑声。

    “哦,夏院长,怎么有空过来?”韩主任回头。

    夏院长凑过来:“我是听说小杨的新技术临床实验取得成功,来凑凑热闹,要不是要搞个庆功会什么的?来点仪式感。”

    “算了,小杨不喜欢这虚头巴脑的东西。”张教授说话不客气。

    夏院长十分尊敬张教授:“我也是提提,小杨不喜欢这一套,我出知道的,你看,我这不单枪匹马来凑个热闹。”

    “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